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形势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止2015 年末,中国累计有26个城市建成并运营轨道基础设施,运营线路里程3,618公里。预计到2020年,近50个城市将建有轨道交通,总里程将翻一倍。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热潮,以轨道为导向的城市开发(TOD)以及轨道加物业开发(Rail Plus Property Development)得到前所未有重视,在深圳、上海、南京、佛山、昆明等城市迅速涌现,而更多的一二线乃至三线城市也已开始蠢蠢欲动。但在该过程中,各城市对轨道加物业开发的实施路径理解不一,加之体制机制与政策法规尚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目前仅有少数轨道加物业开发项目得到实施、甚至达成预期的财政、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目前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地方公共财政与PPP投融资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利用轨道交通带来的土地价值溢价,弥补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巨量资金缺口、引导城市产业发展与升级、改善城市用地布局以及交通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亟需探索的难题。

为搭建城市间经验分享平台、加强政府与社会投资人间的沟通,世界资源研究所携手世界银行于2016年6月15日在上海共同举办了“探索轨道加物业开发本地化实践路径:城市间经验分享会”。本次会议首次汇聚了包括深圳、北京、佛山、南昌等在内的12个已经或即将实施轨道加物业开发的城市政府官员、轨道交通公司负责人以及咨询机构,共计50余人,探讨各地的轨道加物业开发实践中所遇到的发展瓶颈与对策。

Exploring the path of local practice in rail plus property development

讨论中,各跨部门、高层级的与会专家与城市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城市轨道加物业开发探索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轨道加物业开发的操作流程与责任主体,特别是如何化解目前轨道加物业开发复杂实施流程中的争议,识别各个环节的编制与审批主体、引入社会主体的时机,以及加强跨部门、跨专业协调机制的具体环节。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指出,“轨道加物业开发颠覆了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单一模式。它不仅是轨道基础设施与土地综合开发两个部分的结合,也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政府与市场相互协同合作的过程。这一个过程不仅需要政策体制的创新,更需要搭建各个利益主体平等参与的平台。

世界银行高级基础设施专家Gerald Ollivier也提到,希望可以看到有关单位的进一步的合作,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及社会资本,促进中国轨道交通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