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城镇化下,如何游刃有余地“改旧建新”?
城市化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近百年来最明显的增长趋势之一。根据联合国预测(2018),201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将从36亿增长至67亿。三分之一的人口增长将集中在亚洲、非洲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
城市化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近百年来最明显的增长趋势之一。根据联合国预测(2018),201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将从36亿增长至67亿。三分之一的人口增长将集中在亚洲、非洲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
2016年仿佛是悲观的一年。世界经济依然低迷,不平等和恐怖主义威胁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破坏严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空气污染达到历史最严重水平,每年全球有37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物种流失速度达到自然速度的至少100倍。上个月北极部分地区的气温前所未有地超过正常水平50华氏度(10摄氏度)。
然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过去一年取得了三大成果,使得我们可以满怀希望地步入2016年。
1. 多边进程真正发挥作用
应对全球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国际合作严重缺乏。而今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谈判极具建设性。部分原因是由于谈判进程的包容性特点。去年我在联合国大会现场见证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通过。最引人注目和令人振奋的是,每个区域集团的国家元首都认为这些目标代表了他们的观点和民众的期许,这与16年前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MDGs)时的情绪截然不同。各方在巴黎气候大会最后一次会议上也表达了同样的积极情绪。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INDC)中列出了15项具体行动,其中一项就是遏制建筑业排放,这为中国实现气候目标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排放情况
2011年,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由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全国建筑存量的不断增长,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建筑能耗增加了40%。这一趋势还将继续——预计2009年至2030年,中国每年将新建房屋17亿平方米,中国的建筑能消耗还将上升40%。建筑是中国城市最大的物理要素,占城市土地面积的50%以上。
中国政府正实施多种政策及项目以提高建筑能效,包括推行建筑规范和标准、绿色建筑评级系统、金融激励措施和既有建筑改造方案等。仅通过实施上述能耗规范,中国就能将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4%至22%。但是,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规定的目标和进一步遏制排放,中国必须在建筑业采取更多措施。
由于中国气候多样,全国各地的建筑能耗水平和结构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城市的供热要求较高,而东南地区城市的供热要求则相对较低。这种地区差异对建筑能效技术方案产生重大影响。除考虑能效技术方案外,中国的决策者和建筑业主应采取新的金融机制,加快推动建筑能效技术的应用。
促进技术创新
京ICP备17010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