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今年“世界城市日“刚刚落下帷幕,城市防灾抗灾、建设海绵城市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城市水管理议题成为了各界关心的重点议题。11月1日,荷兰基础设施与水管理部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气候适应下可持续城市水管理” 高端研讨会,旨在交流实践经验,分享在应对气候风险中可持续城市水管理的战略和政策。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政府领导、业界专家、机构及企业代表共六十余位参加了讨论。

水资源管理在城市的气候适应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世界各地正竞相寻找创新型解决方案以应对未来水挑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指出:“城市是对未来的气候风险最敏感的地方,也是能够采取实质性行动的地方。我们期待在重大的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上能够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别是适应气候变化。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和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密切合作,未来将探索下一步行动方案,也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引起各方对气候适应的关注、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世界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

Presentation

世界资源研究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蒂尔博士(Dr. Andrew Steer)一再强调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全球目前对气候适应问题还不足够关注。气候变化通过一系列的途径给我们带来了影响,基本上都涉及到水,不论是水太多、水太少,还是流域水资源的变化其实都是和水有关系,所以水也是适应的根本议题之一。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已经积极地参与进来,中国政府尤其是生态环境部在中国的气候适应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们也将进一步通过国际平台,加强促进发展中国家适应工作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经验教训。”

Presentation

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由荷兰政府牵头发起。荷兰驻中国及蒙古国大使高文博在会上表示:“荷兰人口稠密,汇集欧洲三大河流入海,三分之一国土是在海平面之下,有三分之二的国土是易发洪水的地带。我们国家面对气候变化非常脆弱,对气候变化问题有着切身的利益。我们希望汇集全球之智,能够交流互鉴,相互帮助,为世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启发。”

Presentation

对如何建设具有气候韧性的城市,与会专家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各抒己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院执行院长龚道孝强调需要增强城市水系统的综合规划能力,一方面要完善城市规划的体系,编制适应气候城市专项的规划,另外也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编制的内容,将气候规划编制有关的内容加入到城市的规划当中,包括在规划审批环节,也要纳入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考量。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局首席基础设施金融专员Hubert Jenny更注重在城市水管理中运用创新的工具和做法,比如,智慧城市概念下的最新的IT技术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收集民众关于城市水资源的反馈信息并进行互动,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仿真学创新可以让城市水管理系统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与交通、能源等领域有更好的协同。作为企业代表,Arcadis公司全球城市总监John Batten集中介绍了多个帮助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同尺度的成功国际案例,包括新加坡等地的屋顶绿化改造、鹿特丹和艾因霍纹的绿色园区、华盛顿的海绵城市建设等。

Presentation

本次论坛期望搭建气候适应下城市水资源管理体系的中外交流平台,加强各界对议题的了解和重视,分享和探讨具有实操意义的政策和举措,共建能够抵御气候变化、更安全宜居的现代城市。同时,作为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的管理机构之一,世界资源研究所也将进一步加强气候适应的研究、倡导及实施,搭建中外气候适应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