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株洲市规划院、世界资源研究所以及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设计团队向市政府汇报了株洲市快速公交(BRT)工程可行性方案。

株洲市BRT工程是世界资源研究所与株洲市人民政府为共同推进“公交都市”的重点合作项目。该项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提出,历经为期半年的公交客流调查、模型构建、制式选择、走廊规划、运营组织、站台设计乃至交通组织等调研规划。世界资源研究所不仅邀请国际BRT顶级专家提供先进经验,并全程在株洲提供实地技术支持。其编制的BRT规划方案,在今年5月获得株洲市规划委员会和市委常委会批准,正式启动株洲BRT工程可行性编制工作。

在世界资源研究所模型分析下,株洲快速公交系统(BRT)选取株洲中心区两条主要客流且拥堵严重走廊—建设路和新华路,为BRT走廊。其中:

  • 新华路走廊全长12.3公里,西起湖南工业大学、沿新华路直至车辆厂,加强了河西行政中心与河东商业中心的联系;现状断面最大客流6100人/小时/方向。

  • 建设路走廊全长16.3公里,从清石广场向南贯穿至董家塅高科园,将主城区、副城区以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联结起来。现状断面最大客流4500人/小时/方向。

该系统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十字交叉走廊、开放式快速公交的系统,弥补了株洲市区缺少大容量快速公交基础设施的空白。开放式系统不仅适应株洲市客流需求,也提供更多直达服务。该系统初步工程造价20亿元,预计2019年完工投入运营,建成后日客流量预计将超过45万,服务超过70%的公交出行人群。此外,为了提高公交运行速度,世界资源研究所建议全线采用路中式公交专用道及中央岛式侧式车站设计,以减少社会车辆干扰。并进一步在交通组织设计中提出对于BRT走廊的绝大多数交叉口实施相位精简、部分微循环道路改造为单行线以方便车辆掉头等建议,最大程度提升走廊中公交与社会车辆的运行效率。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可敏、公交都市创建办、交通局、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住建局、城管局、交警支队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就线位选择、站点布置、运营组织、投资规模等要素,以及线路方案与站区和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讨论。两条BRT走廊工程初步预计造价约20亿元,包括BRT车站建设、车辆购置、信号优化、智能调度系统与首末站建设等等。

谭可敏副市长指出,两条BRT走廊打造了纵横两条快速通道,有效解决株洲市缺少快速大容量公交基础设施的问题。但项目成败需要以老百姓出行是否得到改善、城市形象是否提升以及交通拥堵是否获得缓解,三个维度为标准来进行衡量。

株洲市区人口123万,正处于城镇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汽车和摩托车数量快速增长的冲击下,公共交通服务急需转型以适应市民日渐多样的出行目的、逐步提高的服务质量要求。株洲市财政收入约为313亿人民币,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全市公交客流总量稳定,其两条主要走廊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在0.8万-1.2万人次,十分适于建设具有快速准点、大容量、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的BRT系统。其公交基础设施规划也对于其他正在快速发展的三线城市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