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s: WRI's Blog
Insights offers WRI experts’ timely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on crucial issues at the nexus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For cross-post requests and other inquiries, please contact our Communications Officer Jinghan Xu (Jinghan.xu@wri.org) or Communications Assistant Daiyang Zhang (Daiyang.zhang@wri.org)
Blog
-
by and -自行车的回归:哥本哈根对中国的启示
前言
当今全球规划与建筑领域,尚在人世的大师为数不多,其中,丹麦建筑师扬·盖尔(Jan Gehl)可能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16年9月17日,扬·盖尔(Jan Gehl)迎来了他80岁寿辰。50年前,在以摩天高楼与宽敞街道为主导的现代规划方兴未艾时代,扬·盖尔作为时代的“异类”,开创了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研究的先河。如今,扬·盖尔出版了6部著作,其中《交往与空间》(出版于2002年)和《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出版于2003年)也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规划院校的经典读本,而他参与纽约时代广场、悉尼市中心的街道与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也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
如今,耄耋之年的扬·盖尔,仍活跃在世界各地,传播研究、推动实践项目。8月24-26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市政厅携手赴哥本哈根参加了由盖尔担当主讲的大师班。为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与澎湃联手分享此次哥本哈根之行的收获,从不同视角介绍哥本哈根的自行车(2篇)、哥本哈根的公共空间(2篇)以及对扬·盖尔专访(1篇)。此篇为系列第四篇。
-
by , , and -对话扬·盖尔:只要愿意改变,哥本哈根并不遥远
2016年,哥本哈根被美国《Metropolis》杂志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8月24-26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市政厅栏目携手赴哥本哈根参加了由盖尔担当主讲的大师班。
为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与澎湃新闻联手分享此次哥本哈根之行的收获,从不同视角介绍哥本哈根的自行车(2篇)、哥本哈根的公共空间(2篇)以及对扬·盖尔的专访(1篇)。
这里是世界资源研究所和澎湃新闻在哥本哈根的盖尔事务所于8月24日对扬·盖尔进行的专访。采访过程中,扬·盖尔掏出每天装在口袋里的计步器,他说,医生建议每天至少走一万步,这样才能保持健康。
80岁的扬·盖尔仍然在工作。他说,现代人开车太多,坐的时间太多,都会造成健康问题。但是,如果城市能鼓励人们使用公交或骑车步行,并给人们提供能散步和活动的公共空间,这些健康问题都会因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而得到改善。对他这样的老人来说,人性化的城市尤为重要。
扬·盖尔,图片来自GEHL
介于交通出行和公共生活之间的自行车
-
by -跟随扬•盖尔体验哥本哈根:公共空间是健康的良药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市政厅)
当今全球规划与建筑领域,尚在世的大师为数不多。丹麦建筑师扬·盖尔(Jan Gehl)可能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16年9月17日,扬·盖尔(Jan Gehl)迎来了他80岁寿辰。50年前,以摩天高楼与宽敞街道为主导的现代规划方兴未艾,扬·盖尔作为时代“异类”,开创了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研究的先河。如今,扬·盖尔出版了6部著作,其中《交往与空间》(出版于2002年)和《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出版于2003年)也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规划院校的经典读本。他参与的纽约时代广场、悉尼市中心的街道与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也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
如今,耄耋之年的扬·盖尔,仍活跃在世界各地,传播研究、推动实践项目。8月24-26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市政厅携手赴哥本哈根参加了由盖尔担当主讲的大师班。为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与澎湃联手分享此次哥本哈根之行的收获,从不同视角介绍哥本哈根的自行车(2篇)、哥本哈根的公共空间(2篇)以及对扬·盖尔专访(1篇)。除了文章,
-
by -跟随扬•盖尔体验哥本哈根:自行车只是开始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市政厅)
当今全球规划与建筑领域,尚在人世的大师为数不多,其中,丹麦建筑师扬·盖尔(Jan Gehl)可能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16年9月17日,扬·盖尔(Jan Gehl)也迎来了他的80岁寿辰。
五十年前,以摩天高楼与宽敞街道为主导的现代规划还方兴未艾,扬·盖尔作为时代的“异类”,开创了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研究的先河。如今,扬·盖尔出版了六部著作,其中《交往与空间》(出版于2002年)和《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出版于2003年)已成为中国建筑规划院校的经典读本。他参与的纽约时代广场、悉尼市中心的街道与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也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
如今,耄耋之年的扬·盖尔,仍活跃在世界各地,传播研究、推动实践项目。8月24-26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市政厅栏目携手赴哥本哈根,参加了由扬·盖尔担当主讲的大师班。
在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与澎湃新闻联手分享此次哥本哈根之行的收获。我们会从不同视角,介绍哥本哈根的自行车(2篇)、哥本哈根的公共空间(2篇)以及对扬·盖尔的专访(1篇)。
-
by -Clean Energy is Powering American Jobs, Health and Security
The clean energy economy is taking off. It’s bring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U.S. businesses, entrepreneurs, investors and consumers. If President-elect Trump is serious about his promise to create tens of thousands of good-paying jobs, then he should push America toward a strong, clean energy future.
-
Building the BRICS of the Paris Agreement
The past year has been a testament to the worldwide, broad-reaching support for action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steps being taken in 2016, particularly by some of the biggest developing economies.
-
by , , , , , and -Steely Determination Brings Progress at Climate Talks in Marrakech
Nearly a year ago in Paris, the world came together around a historic climate agreement that affirmed the global community’s commitment to shift to a zero-carbon economy. The agreement is underpinned by national plans and ambitious goals to keep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well below 2 degrees C, or 1.5 degrees C (3.6 or 2.7 degrees F), achieve net zero emission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promote climate resilience broadly.
-
by -Q&A with Ani Dasgupta: What’s at Stake for Cities at Habitat III?
WRI is engaging in Habitat III –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ous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Quito, Ecuador, October 17-20 – to help create the sustainable, equitable, prosperous cities of the future. Ani Dasgupta, Global Director of WRI Ross Center for Sustainable Cities, answers key questions to explain what’s at stake.
-
by -Helping Chinese Cities Lead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In the fight to avert runaway climate change, no countr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hina, and nowhere in China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ts booming cities. So it’s good news that some of China’s biggest cities have committed to peak their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before China’s national goal of 2030.
-
by and -从三方面看G20峰会能否促进后巴黎时代气候行动?
继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之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们将于今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上再次聚首。按照惯例,G20领导人峰会将重点讨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议题。但由于190多个国家已经就大幅遏制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达成了集体协定,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商业的题中之义。
当前,商界领袖、民间社会和公众都希望各国领导人能够认识到巴黎协定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游戏规则颠覆者。作为本届和下一届G20峰会主席国,中国和德国应该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证明全球最大的20个经济体已做好准备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清洁能源。
G20国家约占全球GDP总值的80%、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
社会经济数据-GDP-PPP-2012。
- ‹ previous
- 8 of 23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