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28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新竞争力时代春季沙龙暨STW China 2024成功举办。在形势多变、万物共联的当下,近70名来自国内外政策、产业、学术、媒体等多领域的先锋者们齐聚北京,观中国,观世界:探讨中国正在塑造何种新竞争力以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将为2024年全球发展带来的影响?本系列将梳理与会嘉宾的系列观点,留住会议高光瞬间。 

2024,在奔跑中反思,在危机下成长

方莉,WRI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 

这几年,我们常说自己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看到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变化,亚洲经济地位在不断提升,在全球前五大经济体中占了三席——中国、日本和印度;我们看到全球治理格局正在变化,全球逾半人口将在2024年——本世纪迄今最大规模的“超级大选年”参与投票,选出他们的新领导人;但也同样是2024年,我们悲痛而遗憾地看到,世间仍有战火弥漫。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到来,新能源、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迅猛发展。先进生产力往往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在技术的催动下,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制度性的变化正在或即将形成。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和未知的时代,所有人都身处其中。今天我们将聚焦低碳带来的新变化,并尝试在这诸多的不确定性中发掘确定性,为我们携手前行奠定重要基础,提供持久动力。

 A person standing at a podium giving a presentatio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 | 图源:WRI

贸易视角:追求方向和行动主动性的转变

2023年年底,在迪拜举行的COP28设立了UNFCCC COP历史上首个贸易日Trade Day),WTO在大会上设立了贸易屋(Trade House),呼吁全球气候领袖用贸易的思维和视角来探讨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今年第一季度,也同样是在阿联酋,WTO召开了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MC13),举行了首次环境与贸易部长级对话,积极呼吁贸易领域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三重全球危机,并初步达成了系列行动计划,包括:

塑料污染与环境可持续塑料贸易对话会(DPP)中的6名共同协调员发布了一份部长级声明,概述了为解决塑料污染对环境、健康和经济的影响而采取的贸易相关行动。今年,全球塑料公约还将在韩国和加拿大举办两次政府间谈判会,我们期待在2024年形成全球共识;

参与贸易与环境可持续结构化讨论(TESSD)的76WTO成员公布了一揽子成果文件,包括了加拿大和哥斯达黎加的一份声明,总结了第12次部长会议以来的进展,并鼓励各成员基于TESSD四个非正式工作组的成果文件来制定未来政策。这些成果文件涵盖了指导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做法,包括气候措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和补贴设计等方面;

参与化石燃料补贴改革(FFSR)倡议的48WTO成员提出了一项全面计划,以合理化、逐步淘汰或消除有害化石燃料补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转变:首先是贸易追求方向的转变:从过去追求效率、效益的贸易,到更注重可持续,将环境、生态、人的因素放到贸易的体系里;再就是行动主动性的改变:过去环境公约的落实基本要靠贸易公约来支持,比如说涉及濒危物种野生动植物的贸易措施,臭氧层保护公约也使用了限制臭氧层消耗物质国际贸易的手段,现在虽然塑料公约尚未达成,但贸易部长们就已经率先开始讨论这个议题,体现了贸易部门从支持者到引领者的转变。不仅如此,过去WTO强调所有成员必须要先协商一致、全体成员共同通过才能行动,但现在也积极鼓励采取集体或单独国家主体主动行动。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不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如何利用好贸易的方法和视角,在国际治理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壁垒,推动可持续贸易全球体系的形成,是世界对中国的一大期待。

 

A person standing at a podium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 | 图源:WRI

 

投资视角:考量维度和披露力度的转变

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将有关气候和自然的因素纳入信息披露CSRESG 这些热词不绝于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在积极推动上市企业披露环境和气候信息,欧洲国家也有相应的实践,2022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和保险业ESG相关要求,中国国资委发布了对国有企业的ESG相关要求,发改委也发布了项目投资前中后期的ESG要求。国际可持续标准理事会(ISSB)现在也已在北京设立办公室,积极推动S1S2 标准落地推广 

由此可见,当下投资趋势正在积极变化:不仅要将环境气候、生态等信息放到企业内部的战略和决策中,从内部的决策开始向对外进行信息的披露;披露的方式逐渐从自愿转向强制;对于投资者而言,从重点关注利润,到关注投资领域中的人、自然和气候等影响因素。 

作为流量和存量都十分庞大的世界投资大国,中国能否汇聚资金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平台和机制,让中国投资更好地促进南北、南南、南北南合作,兼顾绿色和公平,加速全球共同转型,是2024以后的看点。 


A group of books on a tabl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RI报告。| 图源 :WRI

 

供应链视角:企业和地方的参与愈发关键
 

全球化时代,供应链在全球治理的重要位置迅速提升,在我们实现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WRI也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用供应链视角来看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开发了相应的方法论,也就是大家现在熟知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可以说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温室气体核算工具。以此为基石,WRI和合作伙伴发起了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为企业及其供应链企业设定了零碳的目标。从工具到社群,WRI在努力帮助企业、政府更加科学地理解、测量与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高效、韧性、繁荣增长。

我们很高兴看到供应链减排的共识不断深化,但也要客观认识到其中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去年SBTi除名了一批没有按照要求推进减排进程的企业,引起了国内国际关注。这说明承诺只是第一步,如何按计划实现承诺目标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当然,供应链时代也有很多令人鼓舞的案例,比如WRI和伙伴共同发起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伙伴关系项目(CSP)助力一个全球纺织巨头企业解决了其供应商在中国采购绿电的难题。WRI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数据分析、政策分析、电力供应商联络等关键支持。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供应链上对绿电的需求,通过市场信号的传导,促进了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的转型。 

可见,在当下这个新时代——一个可持续要素融入贸易、投资、供应链的时代,企业,已经成为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他们触觉敏锐、响应快速、具备积极探索新出路的魄力,进而带来巨大的影响力。除了企业自身要基于科学设定清晰的目标,为全链条转型提供方向和动力,市场也要给予积极的回馈,完善激励机制,这些都是企业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

今年1月开始,欧盟正式将航运业的排放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旨在鼓励航运业加快转型,按照年度、船吨位等具体指标规划了清晰的减排计划。同样,航空行业也有类似的计划。通过上述例子,我们看到碳、可持续的指标已经逐步纳入到经济系统里,包括贸易、投资、供应链、跨国界的航空和海运,这是一个系统性变革的开始。 

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在积极构建低碳的、系统性的、具有建设性的良性内部竞争体系,比如说中国更新碳排放的因子,让表现更好或者低碳转型更快的地区和行业能够从经济体系里获得更多的收益。此外,通过供应链传导,外向型企业的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将惠及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地。 

 

WRI北京代表处四川项目办公室成立 | 图源 :WRI

 

随着中国双碳实践的不断探索,区域转型已成为中国加速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着力点。WRI中国办公室也一直积极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以及川渝等区域深入开展工作。在和当地政府、企业(尤其是出口导向)的接触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国际规则变化的反应非常的敏锐,也在积极的采取行动,像广东已经开始碳市场的扩容,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在积极地布局低碳的能源,有针对性地对产品和行业的碳足迹开展测算。2024年,地方行动和企业行动,将继续在中国可持续转型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4 稳而不滞,进而不莽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进一步深度融合,是中国未来转型中的关键。从愿景到行动,我们需要稳定、科学的治理机制保驾护航,需要更多灵活健康的资金激活潜力,也需要更多先进、创新的技术。 

今年两会,我们也看到了非常令人兴奋的热点词汇,比如再次强调要积极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规则;要创造新的营商环境,要把低碳、可持续、生态的理念融入其中;要有内生动力;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热度极高的新三样产业。新三样产业能否成为转型的引领产业?如何带动传统产业?新三样产业和传统产业怎么结合起来?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如何合作?如何实现COP28确定的3倍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如何实现双倍非化石能源的道路车辆目标?还有供应链的问题,无论是关键原材料还是软性商品原料,如何和发展中国家如何携手共同转型?

2024年,我们将继续在奔跑中反思,在危机下成长,在一种不确定性中追求确定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虽然无法确切预知气候灾害将何时何地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来冲击,但我们确定地看到气候要素正在更加全面、深刻地融入全球经济系统地各个环节,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如果我们有清晰的路线图和清晰的目标,有很好的国际合作,共同致力制定适于转型的国际制度和机制,那么转型必将更经济、高效、公平公正;

在前景明晰、机制到位的前提下,必定激发出更多的技术研发,推动更多实质性变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