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间,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翻了一番,居民生活和消费已经成为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领域[1]。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深圳于2021年启动了近零碳排放区建设,遴选出包括5个居民社区在内的113个试点项目,探索绿色低碳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示范推广[2]。

为了加快推动深圳近零碳社区的规模化发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近零碳社区建设指南》,并于2025年7月9日下午组织召开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邱诗永作为评审专家组成员受邀出席,结合WRI低碳城市的研究经验,对标准内容提出了专业修订意见

 

社区减碳:

气候变化背景下社区建设重点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用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以深圳为例,这座常住人口达1800万的超大城市在2024年呈现出显著的居民生活用电增长特征(10.6%),其增速已明显超越工业用电增长率(8.9%)[3],表明居民生活用能正逐步成为城市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居民生活相关的碳排放涵盖衣食住行多个方面,这使得社区减碳工作面临多重复杂挑战:需要协调多元主体利益、改变居民行为习惯,同时还要解决资金投入与技术应用不同步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减碳工作的实施难度,更对城市的绿色发展目标构成了严峻挑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如何在推进减排措施的同时,确保低收入及弱势群体的生活品质不受影响且保持经济可负担性,这已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views
深圳低碳城鸟瞰 | 图源:WRI

 

近零碳社区建设:

从理念到实践,逐步探索与完善

WRI可持续城市项目研究员邱诗永表示:WRI致力于推动城市温室气体减排与应对气候风险,助力城市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将重点放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社区,在与深圳市相关部门和本地机构的通力合作下,WRI在南山区助力开展了近零碳社区的筛选和方案制定工作,支持片区内项目开展近零碳试点建设。

恰逢深圳在探索近零碳社区建设指南和扶持措施,WRI还携手合作伙伴,基于试点社区创建方案和国内外近零碳社区梳理总结的低碳技术,开展近零碳社区技术路径研究及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社区层面低碳能源、建筑、交通、生态、资源循环和运营管理等领域提出技术建议,探索可持续的低成本运营低碳社区模式,为深圳市提出近零碳社区创建的策略。

同时,邱诗永指出,推动低碳社区的落地,仅有理念是不够的——为了把理念变成实践,把试点变成标准,WRI支持开展了多项知识支持与能力建设活动,包括:

  • 举办了多场与深圳地方政府和建筑、金融专家等多方对话会议,共同研讨本地化路径;
  • 组织了一系列能力建设培训,以提升深圳本地从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 携手日本城市组织了国际交流活动,借鉴海外经验,推动深圳本地创新;
meeting
近零碳社区研讨 | 图源:WRI
 

近零碳试点:

成效显著,惠及民生

目前,深圳市113个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133万平方米,覆盖范围广,以点带面形成了全社会减碳格局。近零碳试点项目中应用了多种先进的低碳技术,节能降碳成效显著,预计四批试点项目降低约50%的碳排放总量,年减碳量约57万吨[4]。为了让更多社区受益,深圳还出台了绿色低碳综合性扶持措施,对通过验收的近零碳社区试点项目资助100万元,用于鼓励社区开展近零碳试点建设[5]。更重要的是,这些绿色转型的成果正在普惠1800万市民,不仅节能降碳,更带来了宜居的社区环境和丰富的绿色空间[6][7]。

 

参考文献

[1]https://www.nea.gov.cn/2024-06/28/c_1212375938.htm

[2]https://www.szgfa.com/teachers_view.aspx?nid=26&typeid=50017&id=2222

[3]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11955463.html

[4]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5-06/24/content_31608574.htm

[5]https://meeb.sz.gov.cn/xxgk/qt/tzgg/content/post_12098821.html

[6]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3-10/24/content_30547950.htm

[7]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1124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