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Roundtable BRI Green Development panel

10月26日下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举行“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圆桌会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21年政策研究专题发布会。绿色联盟联合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活动并致辞,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线上做主旨发言。绿色联盟联合主席、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绿色联盟联合主席、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兰博蒂尼,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丝路处处长刘翔宇,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合作伙伴代表以及有关部门和国内外研究机构代表参加发布会。

会上,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持、世界资源研究所支持并共同撰写的《“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企业及金融机构应用手册》(下简称《应用手册》)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下简称《绿色发展指南》)研究项目的二期成果及政策研究报告之一正式发布。

黄润秋部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绿色“一带一路” 建设取得诸多务实成效,特别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两年多以来,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议题开展了多项专题及联合研究,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等逐步形成协同效益,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国家名片。展望未来,中国将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充分发挥绿色联盟平台作用,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助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协同推动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共建国家和地区疫后绿色复苏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主旨发言环节由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主持。索尔海姆在主旨发言中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中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充分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下一步应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公平转型,进一步推广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与生态保护技术创新的最佳实践,让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受益。

在圆桌会政策研究专题发布环节,世界资源研究所传播副总裁劳伦斯代表课题组发布并介绍了《“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企业及金融机构应用手册》研究成果。他提到,2021年以来中国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诸多积极进展,中国明确表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标志着全球“脱煤”再进一步,成为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中的又一有力举措;商务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鼓励采用更严格环境标准开展海外项目,也为“一带一路”绿色化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发展指南》研究项目的一期成果基线报告于2020年12月发布,提出了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减少项目生态环境风险的“1套项目分级分类体系”和 “9条建议”。今日发布的项目二期《应用手册》则聚焦在《绿色发展指南》的应用实践,旨在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识别、评估、管理和改善“一带一路”项目环境绩效,为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企业提供适用于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和企业自评估的方法流程及基础工具,同时为金融机构设计提出落实“1+9建议”的行动路线和指导建议,强化可持续发展标准和需求与其内部管理战略、规则和组织架构的融合对接,助力“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指南》项目二期还从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出发,首先以铁路公路行业为服务对象,提出了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估与标准,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的应用。会上,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总工程师王亚男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典型案例。

在主旨发言环节,绿色联盟联合主席、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兰博蒂尼表示,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退化两大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东道国,其绿色转型探索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绿色发展指南》强调在“一带一路”项目投资与建设中关注生物多样性挑战并提供了应用指南,对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评论发言环节,气候债券倡议首席执行官基德尼指出,全球绿色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资者需要包括气候债券、绿色基础设施在内的一系列标准的指导,《绿色发展指南》作为“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原则性指南,有助于引导投资者支持东道国绿色低碳转型。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东亚区首席代表陈波平表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城市在减排目标的挑战下,有着新的发展机遇,此次发布的系列报告在区域中具有广泛代表性,涵盖“一带一路”建设重点行业,也着眼在绿色发展指南的应用,兼顾原则导向性与实践操作性,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行动建议。

报告主要作者之一、世界资源研究所绿色金融研究员王烨介绍,《绿色发展指南》和投资者的行动趋势表明,绿色“一带一路”正成为投资者和项目东道国之间对话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手册》突出了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行动,以及《绿色发展指南》与两者既有实践的结合。《绿色发展指南》和二期应用建议,有助于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对“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分级分类,提高并加快对“绿色”项目的投资;通过投资决策以及项目气候、环境和生态影响管理,杜绝“红灯”项目投资。这一类项目存在重大环境危害,且无法通过有效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减低危害。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应用《绿色发展指南》本身也将为“一带一路”项目提高环境表现提供必要案例和信息,有助于指导与支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投资项目主任苗红表示,今年中国在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实现绿色复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加快步伐。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等意见;同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合作平台作用。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投资项目将继续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投资,推动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和全球绿色贸易,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背景介绍

2019年4月,中外合作伙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共同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绿色联盟旨在建设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环境知识和信息平台、绿色技术交流和转让平台的目标,促进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共识、合作和行动。世界资源研究所是带路联盟的成员之一,牵头参与绿色金融与投资、绿色城市两项伙伴关系。

2019年12月,绿色联盟正式启动“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研究项目,探索编制“一带一路”项目分级分类指南,重点关注项目在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明确正面和负面清单,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项目提供绿色解决方案,为利益相关方决策提供绿色指引。指南研究项目将从多角度构建“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和实践指引,形成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为第二阶段应用手册。推荐阅读

第一阶段基线研究报告发布:“建立正负面清单,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