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消耗了世界上近2/3的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70%以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和面临的气候和灾害风险也在增加。中国自2010年启动了三批次、87个低碳试点建设,促进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全面展开。

 

Pic

 

2022年11月14日上午,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和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承办的 “迈向‘双碳’目标的城市低碳行动”主题边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顺利召开,200余位来自国内外城市政府官员、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代表和听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边会。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方莉担任此次边会的主持人。她表示,低碳城市边会已成为中国角的年度传统。边会是中国和世界城市之间交流低碳发展经验的桥梁,是共同探索城市向低碳转型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刘琼与会致辞并表示,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城市是“双碳”的主战场。2010年以来,气候司在6个省区81个城市开展了低碳省市试点工作,在低碳发展规划、绿色低碳发展配套政策、低碳产业体系、数据管理体系、目标责任考核、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和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城市逐渐摸索出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将以“双碳”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低碳城市的国际合作,采取坚决有力的中国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Pi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刘琼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进行主旨发言。他表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推进了三批次低碳城市试点,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未来,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应考虑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重点领域低碳发展转型过程中避免高碳锁定效应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管理能力,包括强化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严格达峰责任考核、建立资金投入机制等。

 

世界资源研究所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全球城市项目主任罗杰·范登伯格(Rogier van den Berg)进行主旨发言。他强调,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目前,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容纳了2/3的世界人口,但城市内部的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世界资源研究所旨在帮助城市居民获得更高质量生活、平等就业机会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构建城市韧性。研究表明,到2030年,中国低碳建设投资将带来152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到2050年,将带来至少53.2万亿元净现值汇报。

 

Pic

世界资源研究所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全球城市项目主任

罗杰·范登伯格(Rogier van den Berg)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任董锁成教授介绍了根据生态文明观、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保护和联合国千年人居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包含六个层次的中国低碳城市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在中国沿海地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等不同地区得到了实施。

 

城市案例分享

六位国内外城市政府和研究机构代表分享了杭州、天津、吕梁、深圳、吉隆坡、哥本哈根的城市经验,就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国际合作展开讨论。

 

Pic

从左到右发言代表依次为: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王磊,天津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执行院长孙振清,吕梁市委副书记、吕梁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广,深圳市盐田区副区长苏峰,吉隆坡市长马哈迪·郑纳,CONCITO副首席执行官、国际部主任贾尔·克劳辛

 

圆桌讨论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世界银行、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代表围绕气候变化下公正转型气候资金公众参与等议题,就如何建设韧性、包容、低碳城市进行深入交流。

Pic

从左至右分别为:C40城市气候联盟中国气候行动规划项目主任孙璐,世界银行全球伙伴关系和战略部门高级顾问斯蒂芬·哈默,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连希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

 

活动最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曹颖进行闭幕陈词。

 

COP27的主题是“落实”。本次低碳城市边会上,各城市代表从实践的角度分享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新模式,通过边会向世界展示和分享低碳故事和声音,希望能为更多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