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G20峰会2022中国—印尼(巴厘岛)可再生能源投资边会”成功召开。会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绿色“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伙伴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主办,围绕“凝聚共识,促进可再生能源合作”主题展开,举办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可再生能源投资及产能合作的系列活动。

会议邀请了印度尼西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咨询机构代表,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与装备制造企业代表,通过线下和线上结合的形式,就中国与印尼合作共同促进印尼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投资,以及装备制造产能合作等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G20峰会的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这也是G20峰会首次在东南亚国家举办。东南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区域之一,随着疫情后的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未来该区域的能源需求和转型需要极大地依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WRI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的“一带一路”集中式风能与光伏资源潜力评估及分布式光伏潜力研究显示,东南亚地区整体风光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集中式风电与光伏:《“一带一路”国家风光资源评估》(左图)报告测算数据表明,东盟十国集中式光伏技术潜力高达10880吉瓦,集中式陆上风电技术潜力达57吉瓦。同时,报告通过综合考虑现有电网基础设施消纳风电光伏能力以及建设风电光伏项目施工的道路条件,测算了不同开发成本标准下各国经济可开发潜力,平均开发成本低于3美分/kWh的光伏和风电可开发量分别为8822吉瓦和3吉瓦。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光伏平均开发成本在2.5美分/kWh左右,风电平均开发成本相对于光伏要高很多。

分布式光伏:《“一带一路”国家分布式光伏发展潜力评估》(右图)报告预测,按照到2030年的建成区屋顶发展情况,东南亚的装机容量潜力为22.95-49.06吉瓦;通过分布式光伏解决东南亚无电人口通电问题的装机潜力在451-992兆瓦。

根据与国内外利益相关方达成的共识,中国对外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地缘政治关系紧张,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由此引发东道国政策不稳、汇率波动等连锁反应导致项目投资风险攀升;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不景气导致当地电力需求不足;与国际主要投资商相比,中国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融资工具和渠道欠缺。就东南亚国家而言,电网及其他电力相关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中长期电力规划、电价机制、拍卖机制等政策尚不明朗,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非技术成本较高,都是当前阻碍中国在东南亚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重要因素。

此次G20期间项目团队还从金融、产能和项目等方面了解了东南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在印尼、越南和菲律宾的进行实地调研,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资对接。

WRI绿色带路项目相关研究分析和项目对接活动

近年来,WRI绿色带路项目还携手和支持合作伙伴开展了以下促进中国对外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相关研究分析和项目对接活动: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可持续投资项目

立足中国,放眼国际,与可再生能源和绿色金融领域的中外权威智库及研究机构合作,提供绿色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对外投资领域从传统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助力中国实现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