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城市未来……

 

过去一年,全球高温再创新高[1]。数据显示,若延续当下趋势,到2100年,全球温升轨迹将朝着2.5℃至2.9℃的趋势发展[2]。这意味着今年的酷热可能仅仅是个预览,未来,令人忧心。

相较于农村,城市地区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之下面临着更重的高温负担。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容纳着全球大部分的人口。由于建筑物、混凝土和其它基础设施阻止了热量流失,城市热岛效应相应加剧,高温对人们的冲击更为显著[3]。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染严重、贫富差距大、地理环境特殊……这一系列“城市特征”进一步增加了许多城市人口的脆弱性。

 

图源:Adnan Abidi / Reuters

图源:Adnan Abidi / Reuters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尺度模型或许能帮助我们初步理解全球变暖对城市的影响。

 

 

升温1.5℃ VS 3℃ 对城市热效应造成的差异巨大

 

IPCC数据显示[4],到2100年,危及生命的高温和湿度预计将影响全球50%-75%的人口。目前,城市承载着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但到2050年,城市将面临额外25亿人的承载压力——这意味着城市地区面临的高温压力也愈发严峻。

通过在IPCC模型[5]之上叠加城市位置,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什么《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设定的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如此重要。我们研究了一个与极端高温相关的指标:每年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数。这种程度的高温与显著的健康影响、经济和基础设施压力相关[6]。IPCC报告指出[7]:

1)城市地区的极端高温将增加死亡率和与热相关的疾病水平,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中;

2)极端高温会影响专注度和认知能力,因而影响儿童的学习和教育,特别是在南亚和非洲地区;

3)预计到2050年,由极端高温造成的劳动力产能降低将从目前的10%增加到20%以上。仅在美国,每年极端高温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00亿美元[8],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5000亿美元。

上述风险都会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若全球气温升高1.5℃,全球将有66%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每年最高气温逾35℃天数超过8天的城市;全球气温升高3℃的情况下,这一比例将会增加到85%。

 

52城每年日最高气温逾35℃的天数超过150天| 1995-2014年

52城每年日最高气温逾35℃的天数超过150天| 1995-2014年

67城每年日最高气温逾35℃的天数超过150天| 全球升温1.5℃

67城每年日最高气温逾35℃的天数超过150天| 全球升温1.5℃

197城每年日最高气温逾35℃的天数超过150天|全球升温3℃

197城每年日最高气温逾35℃的天数超过150天|全球升温3℃

来源:IPCC交互图集的全球规模预测;点击原文链接查看完整动图

 

许多城市极端高温持续时间将逼近半年。

IPCC模型研究显示,如果全球气温升高1.5℃,67个城市每年会有超过150天最高气温高于35℃;但如果全球气温升高3℃,这一数字会上升到197个城市。其中,超过一半的城市(103个)位于印度。鉴于该模型尚未将城市热岛效应纳入考虑中,实际情况中许多城市的气温上升幅度可能会更大。

 

 

极端高温将对脆弱的城市和群体带来尤为严重的冲击

 

在气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拥有气候适应资源最少的城市将受到最大影响。相较于1.5℃,全球升温3℃会给城市地区额外造成29天的极端高温,在欠发达和低收入的城市则更为严重:南亚,40天;撒哈拉以南非洲,38天;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4天。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38天;低收入国家的城市,34天。而这些欠发达和低收入的城市往往正是那些经历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缺乏完善的财政和机构能力来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

根据IPCC研究[9],城市内经济和社会边缘化群体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目前,城市内大约十亿人居住在贫民窟和非正规定居点——这些地区往往囿于人口更密集、气温更高、空气质量差、居住建筑带有金属屋顶且没有隔热或制冷系统的困境中。例如,WRI印度的一项分析发现,孟买一个贫民窟的平均温度相比邻近地区要高出6℃[10]。

不仅如此,城市贫困人口从事着需要户外和体力劳动的职业的概率也更高,但通常没有得到充分的劳动和社会保护。每三个城市居民中,就有一个人[11]缺少至少一个核心服务,例如适宜的居所[12]、清洁的饮用水、卫生设施、或可靠的电力。这种“城市服务分化”正在扩大。如果不即刻采取行动,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数量预计将持续增长[13]。

 

不同区域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现在

不同区域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现在

不同区域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1.5℃

不同区域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1.5℃

不同区域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3℃的情况

不同区域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3℃的情况

不同收入水平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现在

不同收入水平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现在

不同收入水平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1.5℃

不同收入水平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1.5℃

不同收入水平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3℃

不同收入水平城市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天数| 全球升温3℃

来源:WRI基于IPCC交互图集的分析,

校正偏差后的CMIP6模式TX35数据;点击原文链接查看完整动图

 

 

即使在准备充分的城市,气候适应也并非易事

 

对城市未来进行建模,并非只是一种假设性练习。例如印度城市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虽然该城市素来炎热[14],但还是在2013年难挡高温,启动了南亚首个全市范围的热行动计划[15]。该计划注重于提高公众意识、实施早期预警系统、发展医疗保健能力、减少高温暴露、增加树木覆盖率[16]和推动一系列促进适应措施(比如由妇女主导的、基于社区的适应项目)。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团体收集的数据显示,这些措施帮助该市每年避免了超过1100例的热相关死亡[17]

WRI分析表明,近年来,艾哈迈达巴德每年气温超过35℃的天数平均值为164天;但如果全球气温升高3℃,这一数值将增至225天/年。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许多撒哈拉周边城市,比如尼日利亚的迈杜古里(Maiduguri)。

尽管哈迈达巴德在实施高温适应措施方面已经属于先驱者,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18]政策制定者尚未将高温适应完全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政策中,例如在土地使用规划方面。高温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多数情况仅被视为应急响应,且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很难触及城市中最脆弱的群体。如何提高城市决策者的政治意愿,增加财政投入,以更快地扩大高温应对计划和行动规模,是众多城市亟需攻克的难题。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于2013年启动了南亚首个全市范围的热行动计划,但面对着日益上升的气温,仍缺乏本地化数据来引导和衡量政策变化。照片由WRI提供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于2013年启动了南亚首个全市范围的热行动计划,但面对着日益上升的气温,仍缺乏本地化数据来引导和衡量政策变化。照片由WRI提供

 

 

弥合本地气候数据差距

 

更易获取、并能有效评估城市气候影响的数据,将是推动改善艾哈迈达巴德及其他类似城市气候现状的重要基础。当前,在城市层面获取关于极端温度变化和其他气候危害的信息非常困难,许多信息甚至仍为空白。

一个好的城市气候模型应包括:

1)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目前,我们较难从一些气候情景下的降尺度模型中提取信息,其分辨率还不足以让用户了解社区规模上的影响和不平等问题。

2)更契合目标和受众的相关指标:城市指标应着重管理可能对居民、生计、服务和资产造成的风险,不同市政部门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需求。

3)更关注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有效的城市风险规划需要城市决策者了解特定影响发生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优先级,部署相应措施,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4)更多能够深入研究的洞察:城市需要有针对性的、可实际辅助执行的信息——从指导政策制定的广泛默认指标,到包含了满足当地需求的参数或阈值的自定义指标。

5)危险、灾害暴露和脆弱性数据的整合:更高分辨率的灾害数据能结合气候数据与当地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为脆弱社区提供支持气候行动的新洞察。

对此,WRI、彭博慈善基金会(Bloomberg Philanthropies) 及其他合作伙伴正在积极开发数据解决方案[19],更加精准、可实操的城市气候数据,以及对最受气候影响行业的洞察,为城市决策提供科学指导,加强公民社会和脆弱社区在气候行动中的认识、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增进地方和国家当局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能为城市层面的气候行动吸引更多资源例如通过“城市气候融资领导联盟(Cities Climate Finance Leadership Alliance)”[20]。

 

 

城市的宜居未来离不开1.5℃目标的实现

 

世界必须重申《巴黎协定》下的1.5℃的目标,提高国家和地方气候减缓承诺和资金的雄心,重视气候适应,帮助城市和社区应对已到来的气候风险,以保障其宜居性。然而,我们不应该低估这一挑战。城市是人类最复杂的系统,我们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方式规划、建造和生活[21],来应对气候变化对不同城市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积极帮助城市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加速城市向更具气候韧性的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