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如何生产、流通与消费,正在深刻影响世界的可持续未来。作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亚洲在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约束及供应链波动等多重挑战的同时,更需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如何推动农食系统转型、重塑农食可持续价值链,已成为亚洲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破局点。

8月27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太区办公室(FAO RAP)、国际可持续发展协会(ISDA)、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赠与亚洲香港基金会(Give2Asia)、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CAPIAC)等机构联合主办的“亚洲百人可持续农食发展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论坛以“链动农食,赋能亚洲”为主题,汇聚来自亚洲的政府官员、行业专家、金融机构及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共同探讨农食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亚洲农食系统转型注入新动能。

Panorama
亚洲百人可持续农食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图源:亚洲百人可持续农食发展论坛

 

亚洲农食转型迫在眉睫,协同应对粮食安全与气候挑战

作为全球农食市场的核心板块,亚洲已占据全球食品市场半壁江山,且增长潜力尤为突出。据预测,到2030年亚洲新增人口约达2.5亿,在人口规模扩张、消费需求升级与居民收入提高的三重驱动下,亚洲食品支出规模将突破8万亿美元,实现翻倍增长[1]。亚洲农食系统也因此面临多重挑战:

粮食安全与营养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目前,亚洲有超过10亿人因贫困与食品价格高企而难以获得健康、均衡的饮食。2024年,亚洲食品价格更是攀升至历史峰值[2]。另一方面,亚洲超80%的粮食依赖小农供应,这一群体约有4.5亿人,是支撑区域粮食供应的关键力量[3]。然而其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这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制约着农食系统的稳定运行。

可持续发展压力显著:亚洲已成为全球农食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地区,2022年农食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42%,减排迫在眉睫[4];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也持续制约着农食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此背景下,加快农食系统转型已刻不容缓。这一转变不仅关乎区域粮食安全的切实保障,也将为亚洲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奠定重要基础。

 

四大路径协同推进,破解农食供应链韧性难题

WRI北京代表处食物与自然资源部门研究员张艳萍在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如何提升亚洲农食供应链韧性”提出四大核心推进路径,为行业实践提供方向指引:

Yanping Zhang
WRI北京代表处食物与自然资源部门研究员张艳萍发言 | 图源:亚洲百人可持续农食发展论坛

1.推动供应链协同治理,加速系统转型

农食行业绿色转型需覆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链条。支持链主企业制定高雄心的可持续战略,将显著增强全链条韧性与市场竞争力,而消费者行为亦可反向驱动上游生产方式升级。目前,WRI正推进“10x20x30”倡议,已汇聚全球13家主流食品零售商及约220家供应商,通过供应链协作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推动可持续生产消费;同时,在中国10个省市开展种植业、畜牧业及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试点,探索农业碳减排测算方法与发展路径,增强农业气候韧性,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2.建立统一方法论,支撑科学决策

应对气候变化需依托标准化工具,WRI倡导“目标-测量-行动”(Target-Measure-Act)统一方法学,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碳减排目标、量化环境影响并精准落地行动。WRI联合合作伙伴开发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提供了全供应链碳排放测算方案,助力企业量化与报告排放;此外,由WRI等机构发起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已吸引11000余家企业签署减排承诺,2000余家承诺实现净零排放,为行业减排提供可量化、可比较的标准基础。

3.强化转型金融支持,激活企业动能

金融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动力。目前,WRI正开展农业转型金融体系研究,构建企业转型框架,协助企业制定科学转型战略,并制定《农业企业转型金融披露框架》,从战略治理、科学碳目标、减碳计划、环境社会目标兼顾四大维度规范企业披露;同时,已在浙江衢州、四川成都等地开展农业企业转型金融试点,包括生猪养殖企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定制转型计划、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农食企业转型积极性。

4.推动标准互认与规则衔接,促进可持续贸易

贸易是可持续供应链的重要纽带,WRI通过研究多边标准兼容性、促进生产国与采购国政策对话,以推动可持续农产品贸易标准制定与应用。目前正在推进中国-巴西、中国-印尼等多双边可持续采购标准、指南的开发。推动亚洲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对话,将区域诉求融入全球规则,将有助于提升行业话语权与适应力。

Agriculture
图源:unsplash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两项重磅成果,为亚洲农食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参考与行动框架:

1.《农食价值链可持续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国际可持续发展协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WRI联合鼎力可持续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旨在为农食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指导与参考。通过规范价值链各环节可持续标准来提升行业透明度,不仅有助于农食企业优化发展模式,更能增强市场对行业的投资信心,引导绿色金融资源精准配置,推动产业链向规范、可持续方向升级。 

2.《亚洲农食共生倡议》

该倡议立足亚洲农食系统特点,提出五大核心共识与四大行动方向,呼吁政府、企业、机构、农户等各方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生态退化等全球挑战。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与联合行动,探索适合亚洲的农食系统转型路径,最终构建更具韧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亚洲农食未来。

论坛指出,亚洲作为全球农业、林业和渔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其农食系统转型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次论坛旨在尝试搭建跨区域、跨领域的交流协作平台,通过路径分享与成果发布,为亚洲农食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Group picture
《农食价值链可持续评价体系》发布仪式 | 图源:亚洲百人可持续农食发展论坛


未来,WRI将继续依托多方协作模式,以供应链协同为基础、科学方法为支撑、金融工具为动力、标准互认为纽带,推动亚洲农食系统向绿色、低碳、韧性方向转型,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与营养需求,和全球农食可持续发展贡献“亚洲方案”。


参考文献:

[1]https://www.ifc.org/en/stories/2022/resilient-equitable-sustainable-food-systems-asia

[2]https://www.ifc.org/en/stories/2022/resilient-equitable-sustainable-food-systems-asia

[3]https://www.ifc.org/en/stories/2022/resilient-equitable-sustainable-food-systems-asia

[4]World Food and Agriculture-Statistical Yearbook 2024,FAO,https://www.fao.org/family-farming/detail/en/c/172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