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年前实现人人可享“清洁饮水和环境卫生”,是联合国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一。然而当前全球仍有 22 亿人生活在安全饮用水和匮乏的环境中[1]。

今年“世界水日”将主题设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虽然地下水是世界上近一半饮用水的来源,但“看不见”的它长期以来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遭到滥用、管理不善等问题。 

“虽然水资源会引发冲突,但它也为多方合作提供契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含世界地下水供应。为更好地保护、管理地下水资源,我们需要优化地下水资源的勘探、监测和分析,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3月30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将与南非城市网络 (SACN) 、南非地方政府协会 (SALGA)、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自然资源管理计划 (NatuReS)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WASH-FIN项目等合作伙伴一同举办第五期“Water Resilient Cities”研讨会(Groundwater: 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in African Cities)。前往WRI官网注册报参会

WRI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收集调研了地下水在不同非洲城市的“生存现状”,了解其对于城市提升水资源韧性的重要性,同时汇总了各城市在地下水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积累的经验等多维度的重要资料,呼吁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些常常被忽视、实则尤为珍贵的“隐形水资源“。 
 

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3月22-28日)

中国一直致力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响应“世界水日”主题,水利部将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3月22-28日)的活动主题定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liuyanghe

                                                        图:水利部 | 长沙浏阳河曲尺湾

通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推进实施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中国在地下水保护治理和河湖生态保护方面不断改革进步[2]。但同时,中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仍面临制约,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仍须付出艰苦努力:

一方面,地下水因常年埋藏在地下,无法直观其储量,容易造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误解。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引发地面沉降、河湖萎缩等问题。遏制超采迫在眉睫[3];

另一方面,维护河湖健康对创建良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2021年,水利部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要求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我们简要梳理了部分中国近年来来所颁布和实施与水资源以及河湖生态环境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律,回顾中国水资源保护进程,以供参考:

2011年10月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印发:解决地下水污染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成以防为主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15年4月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202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施行:开创中国流域法律先河。该法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同时也注重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2021年12月

《地下水管理条例》施行:对中国依法推进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条例聚焦地下水超采、污染突出问题,强化地下水节约保护、超采治理和污染防治,从六个方面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

2022年1月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其中重点任务包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加强重大水资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湖整治,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强水利管理,提高水治理现代化水平等。

 

WRI“水道全球风险地图” (Aqueduct)

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覆盖数十万用户,利用高质量数据评估分析全球水风险(如干旱、洪水和水压力等),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多元化合作伙伴提供更加科学、综合、务实的水资源数据和管理方案建议,积极助力全球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