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共同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转型金融机遇”研讨会在广州顺利举行,多位来自金融机构、智库和企业的专家与代表立足大湾区当下减排现状,结合多元化的案例和扎实的学术研究,深入讨论、探索当地深度减排路径和转型金融机遇。

研讨会上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转型金融机遇”研究的初步成果。该研究由渣打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思汇政策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等多家机构共同合作开展,聚焦工业、道路交通、建筑三个重点领域的减排路径,探索大湾区金融支持转型的潜在机遇。

短期内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碳达峰和低碳转型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加大对迫切需要转型的高碳行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粤港澳三地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比如珠三角九市工业发达,且多个城市尚未实现碳达峰,在低碳转型项目建设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港澳则可以提供优质的国际金融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为转型金融创新与落地建立良好基础。

渣打银行企业部西南区总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徐晖表示,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引导资金从用于支持高碳行业实体经济顺利向低碳转型,金融机构将发挥关键作用。渣打银行承诺在2025年前实现运营净零排放,2050年前实现融资项目净零排放,2030年前提供3000亿美元为转型项目提供支持。

xuhui

渣打银行企业部西南区总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徐晖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部助理研究员黄卓晖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转型金融机遇”研究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他表示,大湾区已经是走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前列,但对标国际水平,还存在能耗强度和碳强度偏高等诸多挑战。大湾区工业领域碳排放较高的是石化化工和电子电器等行业;交通领域碳排放集中在私家车、轻型和重型货车,而且总量仍在增长;建筑领域的碳排放目前以公共和商业建筑为主,且电力相关排放占到了85%以上。为了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湾区需要制定有雄心的总量控制目标,脱碳路径应重点关注节能增效、用能结构改善、负碳技术的应用等,带来的投资需求将超过万亿美元。 

huangzhuohui

 世界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卓晖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李晓真介绍了大湾区开展转型金融的优势、面临的挑战、案例和建议,转型金融是对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覆盖高耗能和碳密集行业。大湾区的金融资源、产业多元化、政策红利、市场开放使得转型金融在大湾区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但大湾区同时面临着监管上的标准缺失、政策上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不足、市场层面的参与机构单一等挑战。

因此,大湾区转型金融发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1. 构建大湾区转型金融标准框架,探索出区域内互认的原则性转型金融框架,逐步形成转型金融支持重点行业技术目录、披露要求和评估指南;

2. 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发挥大湾区的制度优势,加强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合作,率先推动碳期货交易落地,探索开展公共建筑自愿减排交易的先行落地,并与区域碳市场连接,探索形成相关的价格趋势;

3. 建设转型金融项目库和工具箱,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技术、金融资源、联盟平台优势,从建筑和交通等重点行业入手,推动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4. 推动大湾区的金融机构设立科学碳目标,通过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广州、深圳、香港绿金协等平台机构,探索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以及贷款投融资组合的近零排放的目标设定,进一步影响和推动客户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lixiaozhen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李晓真进行主旨演讲

 

渣打银行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可持续金融总监孙隽超在发言时强调,银行在协助企业开展可持续关联融资时,需要协助企业对自身ESG的治理和披露方面做更细化的思考和规划,协助企业做出转型路径的细化方案。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对标国际同业的目标,从历史数据、信息披露、目标承诺时间上细化完善自己在转型金融路径上的规划,匹配国际企业的步伐与路径。

孙隽超深入分享了渣打银行在可持续融资上的实践案例,包括中资企业在燃气行业的首个有可持续关联融资框架的银团贷款——中裕能源的可持续关联银团贷款。在此次交易中,渣打银行作为牵头行与企业积极配合,结合中裕能源在ESG方面的承诺,协助其起草转型金融的框架,完善治理体系,细化了环境方面的承诺,提出了温室气体的绝对值减排。

sunxiechao

渣打银行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可持续金融总监孙隽超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多位专家学者从转型金融的机遇和挑战角度出发,围绕大湾区未来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间的协调、金融创新展开了讨论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梁希表示,大湾区转型金融实践面临四点挑战,一是转型金融要以目标为导向;二是区域协同,区域内要对标准、目标、路径、政策激励形成一致性;三是除了转型金融,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还需要纳入转型投资的决策;四是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要考虑行业的基准线和转型金融产生的额外性。

结合广东省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US)的规划研究,梁希指出大湾区大型排放源产生的碳排放中,60%有CCUS的改造潜力,这一过程中转型金融可以承担重要角色,一旦将CCUS纳入转型金融目录,将会获得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CCUS的全面推广还需要在碳定价方面做出突破,启动相对较高的碳定价。

liang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梁希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副行长仝红亮表示,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立五年来成效显著,从企业补偿机制、绿色认证机制、风险化解机制,到商业银行的绿色管理和机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支持机制。试验区也汇聚了一批绿色低碳的专业机构,各大金融机构都在花都区设立了绿色分支机构,也形成了全国先进的“先行先试”案例,率先推出新能源公交车置换项目,对接香港机构创新融资租赁产品,为公交集体提供低成本绿色融资。花都区的成功经验在广州已经呈现遍地开花的情况,并已经推广到大湾区的其他地市,如中山和珠海的绿色场景创新,以及广州南沙的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

仝红亮对转型金融的发展表示,政府部门已关注到大湾区内的机制协同问题,2019年广深港澳四地已开始探索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标准对接,虽然在细节上有分歧,但是主流认识上各方保持一致,粤港澳三地在积极协作。转型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产品和信息披露的联动,评价转型的成功与否,需要有数据的支撑,但机构或企业自身的数据发布缺乏公信力,亟需夯实基础数据测算和披露机制。

tonghongliang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副行长仝红亮

 

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肖斯锐表示,转型金融和碳市场在金融产品和信息披露方面具有关联性,转型金融的产品可参考碳市场的金融衍生品,广东碳市场已经为控排企业提供了盘活碳资产的低成本融资手段,如碳抵押融资和绿色票据等。信息披露对于碳排放交易和转型金融同等重要,广碳所正在牵头开展转型金融信息披露实施指南,在数据获取和与已有的信息披露指南的衔接上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肖斯锐认为,广东碳市场目前在强制配额市场和自愿减排机制上为企业碳排放提供了充分的配额和自愿减排的价格信号。同时,在批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后,广东省正指导开展关于配额“期现联动”的研究,碳排放权期货推出后可以给予市场更多的长期减排价格信号。另外,碳市场的国际化也是一个重要方向,从机制和技术上打通碳市场的国际合作,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xiaosirui

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肖斯锐

 

中裕能源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 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邱天表示,中裕能源作为传统市政公用行业的民营企业,不断进行自身的运营和战略转型,总部从中部省份迁移到人才、技术、融资资源充足的大湾区,定位了新能源以及智慧能源板块发展。2022年初确立了燃气集团和智慧能源集团双梯队的双轮驱动运营模式,同时也为布局分布式光伏、氢能、储能、充电站等做好技术支持。中裕能源在转型金融的实践中,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范围一和范围二碳排放绝对值下降目标。

qiutian

中裕能源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 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邱天

 

天齐锂业ESG与可持续发展总监王卫娜表示,天齐锂业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企业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三个阶段工作,首先是成立碳管理工作小组,盘查碳排放底层数据,基于信息披露框架识别潜在风险;其次是针对重点排放源制定减排策略和减排目标,尤其是联动价值链上下游在全生命周期中减排;最后是基于ESG的整体策略开展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方定期沟通。

王卫娜指出,天齐锂业在长期发展中将助力全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创新,具体包括提升绿色制造的比例,实现生产运营层面的全面降碳;提升锂行业价值链的碳效率,推进上下游产品升级,优化锂产品工艺,挖掘再生锂资源潜力,如锂渣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转型金融的支持,未来也将考虑发行绿色债券帮助实施整个低碳路径的规划。

wangweina

天齐锂业ESG与可持续发展总监王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