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建议将碳效益纳入政策支持范畴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农业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食物与自然资源部研究员张艳萍近期在参与“绿色之路——食品行业探寻双碳发展”食安访谈间时表示,中国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不仅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了“乡村振兴”“双碳战略”“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实践层面也取得较好成效。如何做好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等多目标协同,如何将碳效益纳入政策支持范畴等,是农业与食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待解之题。
WRI北京代表处食物与自然资源部研究员张艳萍做客“绿色之路——食品行业探寻双碳发展”食安访谈间。| 图源:新京报 摄影 张湘涓
推进农业绿色转型
张艳萍的日常工作贯穿于农业与食品产业的整个链条。在她看来,中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在顶层设计层面,张艳萍认为,中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制定了“乡村振兴”“双碳战略”“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具体政策和法律法规如《乡村振兴促进法》《反食品浪费法》《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为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等指导意见,则为农业和食品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
在实践层面,农业投入品持续减量增效,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保持下降势头,利用率双双稳定在40%以上。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全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现全链条循环利用,促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条。
碳效益需政策支持
尽管食品产业绿色发展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均取得成效,但张艳萍认为,“双碳”战略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追求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多目标的统一,如何做好多目标的协同,需要制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定科学的碳目标,提供碳核算的工具和方法。”张艳萍说,“应推动碳效益纳入政策支持范畴。我们正在开展生态农场相关评价和研究,希望能为补贴机制优化提供支撑。”
对于农业和食品行业如何达成“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张艳萍提出五点建议。首先是加强部门间协调,建立跨部门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其次,推动农业和食品行业转型,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食物系统全链条各利益相关方的努力,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系统转型。再次,金融支持农业政策对企业转型非常重要。第四,建议加强农业和食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的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指标、关键参数,探索构建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最后,农业和食品行业系统转型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涉及行业、范围广,应遴选集成创新低碳减排技术,并开展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