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日,由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广州碳交中心”)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主办的“转型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于北京召开,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20位代表出席会议,围绕“转型金融支持广东工业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旨在为进一步深化广东转型金融工作提供思路。

1

会议现场 | 图源:WRI

 

广州碳交中心副总经理李原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碳行业的绿色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及相关行业部门的指导下,广州碳交中心积极推进转型金融落地,通过参与编制广东省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开展首批陶瓷和建材行业企业转型认定等工作,有力支持建材转型金融试点落地。后续,广州碳交中心将进一步服务航运、石化、造纸等行业,稳妥有序推动传统高排放或难以减排行业的低碳转型,实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效衔接。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项目总监薛露露在会上介绍了WRI在推动广东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仅靠绿色投融资很难满足需求,而转型金融可以提供很好补充,助力“两高行业”实现公平有序的转型,希望通过对于广东的探索,为国家或全球转型金融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模式参考。

广州碳交中心战略发展中心资深主管张学玲在“转型金融支持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旨分享环节介绍指出,WRI支持广州碳交中心开展的《广东转型金融目录》研究,基于广东碳市场机制,创新性地制定了碳市场版的转型金融目录,包括准入门槛、转型目标、转型路径,并成功推动了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践的落地,促进了政策协同,开展了能力建设。针对广东开展转型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她建议通过完善标准建设、建立碳/能耗数据共享机制、加强行业协会与第三方机构联动,以及优化政策与市场环境等措施,提升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转型金融应用能力。

1

广东省转型金融工作框架 | 图源:广州碳交中心

转型金融是推动高碳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结合各自在参与转型金融工作的实际案例和行业经验,就如何提升转型金融的落地成效和深化发展提出了多条建设性建议(包括但不限于):

1.加快制定统一的转型金融标准,完善技术路径和量化指标,尽量简洁化转型技术路径。这有助于加深金融机构对转型金融的理解,精准识别优质项目,降低投融资风险;

2.强化能耗/碳的数据采集与信息披露要求,推动构建统一碳排放核算标准,为企业转型提供支撑;

3.丰富转型金融产品,利用广东和大湾区区位和金融优势,探索引入保险等机制为技术创新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提供保障;

4.鼓励多方协作,推动行业与区域协同,探索成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共同支持的转型金融联盟模式,推进转型金融落地的规模化;  

5.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授信条件,强化金融机构考核,加大激励补贴力度,降低认证成本,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各方推进转型金融的积极性;

6.强化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专项培训和案例推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资源,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转型金融提供专业辅导,如在节能技术手段方面提供咨询、指导,帮助企业识别转型路径,有效运用转型金融工具,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有效衔接。

1

图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