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食系统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来源之一。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构建以人为本,农食系统和可再生能源(Food-Energy-People)相结合的农村低碳发展路径,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012日,2024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绿色低碳赋能乡村振兴论坛在北京平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北京低碳农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主办,聚焦乡村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和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议题,探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01绿色低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1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连武:

现代农业要向绿色发展转型,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驱动,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北京市将按照实施新工程,塑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的三新思路,推进农业农村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更多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运用场景和乡村示范样板。

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

绿色低碳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广泛的机遇,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带动了品牌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对能源基础设施、环保节能建筑等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将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紧密结合,实现双向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尚宾:

3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让乡村在绿色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绿色技术的运用和研发,重视宣传教育,通过多方合作凝聚共识,共同探索绿色低碳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02把绿色低碳转型的答卷写在农村大地上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在论坛上分享了东林村在生态循环和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他指出东林村以实现富民强村与和谐发展为工作目标,始终坚持将困难视为机遇,将矛盾视为创新点,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形成了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地的循环农业模式。

东林村也是WRI关注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WRI北京代表处食物与自然资源项目及可持续投融资项目主任付晓天表示,从生态农场的效益评价入手,东林村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村庄发展规划。目前,光伏牧场以及光储直柔工程已经在村内落地,农产品价值链不断延伸,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东林村正构建起以人为本,农业与可再生能源相协调的零碳乡村模式。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协作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目前,WRI已与合作伙伴陆续开展了农业低碳转型试点与模式研究,开发了农业企业转型金融披露框架,并启动了农业企业转型金融衢州试点项目,以期支持国家农业转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03多方携手合作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

4

WRI巴西办公室的森林项目总监Roberta del Giudice女士 | 图源:WAFI

中国乡村振兴的多元化实践经验对于全球类似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WRI巴西办公室的森林项目总监Roberta del Giudice女士在论坛上分享了WRI食物系统转型战略生产、保护、减少、恢复理论,并介绍了巴西在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实践。她强调,加强中国-巴西可持续农业合作和金融系统支持对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巴西将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推动绿色投资,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产效率提升,从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减少气候风险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6

圆桌讨论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图源:WAFI

5

圆桌讨论生态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源:WAFI

在主题交流分享环节,南京国臣直流配电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文波以《光储直柔助力中国农村能源革命》为题,分享了山西芮城零碳乡村的实践经验。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莫秀根则做了题为《融合绿色与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引导发言。来自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等十余名代表围绕生态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两大主题进行了圆桌交流,分享了中国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以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做法。与会者一致认为,气候变化已深刻影响了农食系统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合力。

7

图源:pixabay

展望未来,WRI将继续携手各界伙伴持续深入开展农食系统转型工作。通过共享资源、共同挖掘绿色低碳技术模式以及推广成功经验,携手推动农业和农村的低碳发展,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升人民福祉等多项目标的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