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世界资源研究所通过博客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
如需转载,请与我们的传播经理徐婧寒(jinghan.xu@wri.org)或传播助理张黛阳(daiyang.zhang@wri.org)联系
博客
-
作者 , , 和 -WRI对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的四大期待
-
作者 和 -中国能否借助“交通灯”体系,规避海外投资的环境风险?
2020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承诺实现多项气候目标,这一举动令世界瞩目。中国实现净零排放将为全球实现温升控制目标做出至关重要的贡献,使全球预计升温降低0.2至0.3摄氏度。
-
作者 和 -6张图带你了解中国的碳排放
-
作者 和 -加速净零转型:即刻行动,建设中国理想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新的气候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增加森林蓄积量、以及提高风能、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在2030年前和2060年前分别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
-
作者 和 -高速城镇化下,如何游刃有余地“改旧建新”?
城市化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近百年来最明显的增长趋势之一。根据联合国预测(2018),201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将从36亿增长至67亿。三分之一的人口增长将集中在亚洲、非洲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
-
作者 , , 和 -中国的降水:越来越“任性”?
-
作者 和 -“十四五”规划中的气候变化议题 —— 生态环境部公布《指导意见》传递更有雄心的国家气候行动
生态环境部一月份发布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出台将起到航向标的作用。
《指导意见》中出现的新表述意味着气候变化议题在未来生环部工作中的地位将得到极大提高:将气候变化置于生态环境保护之前、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推进双控等说法进一步明确了生环部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职能,为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提供了多层级、多部门、多手段的行动路线图。
-
作者 , , 和 -共享单车促进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出行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慢行交通在城市出行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加速了城市交通的复苏以及对城市的塑造。疫情期间,在公共交通对乘客人数有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自行车,尤其是共享单车,成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维持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武汉封城期间,累计28.6万人借助美团单车出行,里程超过325万公里,分担了城市过半出行 。随着复工复产,共享单车成为出行新支柱,城市也在重新思考如何提升共享单车出行,以保障后疫情时代的市民需求以及推动绿色出行比例。
-
作者 -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意义重大
-
作者 和 -探索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与管理
乘用车不仅机动车总量中占比最多,其也是道路交通碳排放最大来源。2016年乘用车能源消耗占到全球交通部门的58%,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左右[1]。而随着收入增长与产业发展需要,乘用车的数量仍在快速增长中。
针对乘用车的碳排放法规一直是限制其使用阶段尾气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如美国的轻型车温室气体排放和企业平均燃料经济性(CAFE)标准、欧盟的乘用车CO2排放标准等。然而,随着车辆电动化发展,乘用车的碳排放逐渐由使用阶段向原材料获取阶段转移。为更全面地管理乘用车碳排放,欧盟计划在2023年前,建立统一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和数据统计体系,并且规定到2025年每一辆出口到欧盟市场的汽车需核算发布其生命周期碳排放。此外,各国车企也开始在自身生产与供应链中实现脱碳,并提出“碳中和”的时间表,如丰田早在2015年《丰田环境挑战2050》就提出,2050年实现整车全生命周期CO2零排放。
- 1 of 23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