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INDC)中列出了15项具体行动,其中一项就是遏制建筑业排放,这为中国实现气候目标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排放情况

2011年,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由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全国建筑存量的不断增长,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建筑能耗增加了40%。这一趋势还将继续——预计2009年至2030年,中国每年将新建房屋17亿平方米,中国的建筑能消耗还将上升40%。建筑是中国城市最大的物理要素,占城市土地面积的50%以上。

中国政府正实施多种政策及项目以提高建筑能效,包括推行建筑规范和标准、绿色建筑评级系统、金融激励措施和既有建筑改造方案等。仅通过实施上述能耗规范,中国就能将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4%至22%。但是,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规定的目标和进一步遏制排放,中国必须在建筑业采取更多措施。

由于中国气候多样,全国各地的建筑能耗水平和结构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城市的供热要求较高,而东南地区城市的供热要求则相对较低。这种地区差异对建筑能效技术方案产生重大影响。除考虑能效技术方案外,中国的决策者和建筑业主应采取新的金融机制,加快推动建筑能效技术的应用。

促进技术创新

国家自主贡献提出的措施之一旨在加强高效热泵和能效建筑围护结构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商业化和示范。该措施将促进科技创新,淘汰低能效产品和设备。

中国应与国内外制造商、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合作,支持并加快推动新能效建筑技术的商业化和推广过程。

双边合作的一个典范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9年11月,目的是支持中美两国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目前,中美两国10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支持1100多名研究人员在建筑能效领域开展工作。例如,江森自控将于2017年在上海成立新亚太总部,为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伙伴提供展示先进低碳技术的试验平台,这些技术包括一体化感应和控制网络、可再生能源、先进空气过滤系统等。中国应建立更多类似合作关系并快速推广成功经验,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规定的目标。

通过创新融资推广成功经验

利用新的金融机制对于提高建筑能效尤其是既有建筑改造来说非常重要。中国缺乏足够的公共资金以全面实现建筑能效目标,而通过引进外部金融机构,可弥补项目资金缺口。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承诺,将对促进创新低碳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给予更多的金融和政策支持。

例如,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组是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的组成部分,重点关注能效合同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改造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建筑业主可与能源服务公司合作,进行建筑能效改造,用节约的能源成本资金支付能效升级费用。合同能源管理是气候变化工作组在“能效倡议”下最先开展合作的三个领域之一。目前,中国的公共和商业建筑以及美国的工业和商业建筑等领域还缺乏完善的服务,这些领域为能源服务公司拓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提供了巨大空间。

虽然中国实现气候目标面临巨大挑战,但中国领导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展示出更大的雄心。重视建筑能效将为中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带来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