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
世界资源研究所通过博客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
如需转载,请与我们的传播主管 田甜 (tian.tian@wri.org) 联系
-
作者 和 -中国三记重拳打击可再生能源浪费
-
作者 和 -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就碳捕集与封存(CCS)积极开展合作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意味着鼓励低碳技术的发展,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的发展,具有比以往更为重大的意义。国际合作是帮助实现CCS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重要途径。巴黎气候大会期间“创新使命”(Mission Innovation)组织的成立是实现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该组织汇聚了20个成员国,并承诺未来五年在清洁能源研发上的支出翻一番。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正在通过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简称CERC)就低碳能源技术开展积极合作。该中心成立于2009年,其参与机构包括高校以及一些公共和私营部门。 CERC促进中美在以下领域开展研究:建筑能效,清洁能源汽车,先进煤技术,水能关系,以及提高重型及中型卡车的能效。
-
作者 -《巴黎协定》何时生效?互动式地图告诉你
本周,预计有100余位国家元首和其他高级政府官员将前往纽约市参加《巴黎协定》签署仪式,该协定于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COP21)上通过。联合国预计,在该仪式上的签署国家的数量将超过任何其他国际协定的首日签署数量,以此展示全球对气候行动压倒性的政治支持。
正式加入该协议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签署协议,第二步是正式批准。一旦有超过5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至少需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5%)完成这一过程,该协议将正式 “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
作者 -从承诺到行动:巴黎大会以来各方气候行动进展
去年12月,196个国家达成历史性的巴黎气候变化协议,这是首个推动全球实现零碳、具有气候韧性的未来的普遍协议。
自巴黎大会以来,各方采取了具体措施,2015年取得的重大进展开始显现。国家、地区、城市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推动全球走向正确方向,实现低碳、具有气候韧性的未来。全球领导人将于4月22日在纽约签署《巴黎协定》,现在正好回顾一下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
作者 -行动计划为提高建筑能效开辟新的道路
自1995年起,中央政府开始把建筑能效纳入五年规划。自2000年以来,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许多城市都发布了《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事实上,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建筑能效行动计划纳入其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优先发展建筑能效的重要机会,但是行动计划的应用不仅限于中国城市。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应该有更多的城市采取五年规划或其他类型的行动计划,来提高建筑能效。
深圳的成功体现了行动计划的价值
对于许多城市来说,缺乏清晰的路线图是实现建筑能效目标的主要障碍。中国城市的五年规划在填补空白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五年规划中详细的建筑能效行动计划为各政府机构阐明了政策方向和岗位职责。这也有助将能效目标分解成多项任务以便于追踪单项成果。
-
作者 , 和 -观点:如何在 “污泥”污染减排时为城市提供能源?
中国最近在污水处理行业找到了一个既可以减少能源需求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机会。污水处理厂中生物质能技术的利用可以帮助减少排放,同时也可以改善水质。 中国目前有四大城市(北京,长沙,成都与合肥)开始建设或计划建设“污泥能源化”设施,成都已将五个污泥能源化项目纳入其十三五规划中。如果这些新建项目都建成投入运行,每年将实现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相当于美国道路上所有汽车每天排放的三分之一。
2015年,中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共产生了超过3000万吨的污泥,如果这些污泥中有10%通过污泥能源化处理技术进行处置,则每年可减少3.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大致相当于乌克兰2012年的排放量。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投资该领域。这个将水、城市和能源关联在一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及其环境可持续性和稳健的经济可行性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何实现污泥能源化
-
作者 -五问“十三五”规划对气候行动的意义
-
迎接绿色增长正逢其时
本文原载于《中国日报》
文/Manish Bapna,世界资源研究所执行副主席
2016年,中国是否能在促进社会包容和可持续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否能平衡经济发展,更好地应对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和保护环境等相关挑战?
2015年的三大国际协定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在亚的斯亚贝巴签订的关于可持续发展融资的协定、在纽约签订的关于消除极端贫困的一系列全球目标的协定、以及在巴黎签订的关于气候变化的协定,这些协定阐述了大胆的、全新的愿景。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自1990年以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现在需要迎接更侧重于质量而不是增量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绿色增长有如下三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1. 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