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photo

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多能互补和综合梯级开发利用是有效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的重要途径。习近平主席在上周三(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了要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以及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此前,李克强总理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时提出,要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电网系统调节能力,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要深入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要完善鼓励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理顺能源价格体系,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公平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近期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推动清洁能源的分布式应用,建设分布式电源多元互补的示范工程。今年初,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十大方面提出了包括推动建设智能化能源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等重点任务。然而,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互联网的结合应用,在当前起步阶段,面临着政策、技术、价格机制、商业模式等多重挑战。

为此,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于2016年12月23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研讨会。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开发企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了推动我国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的机遇、挑战、解决路径,并分享了案例与经验。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能源项目主任苗红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一波共同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国家能源局规划司主任科员葛炬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规划布局,以及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发言中指出,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关键在于克服体制机制的障碍,打破区域限制;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处长刘宏波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在清洁能源项目融资方面的进展情况,以及开行希望继续引领能源转型进程中融资创新实践;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李来来介绍了在花旗基金会支持下开展的分布式清洁能源项目,并表示,针对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开展的政策研究、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对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在主题发言环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润青介绍了我国多能互补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十三五的重点方向。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许洪华介绍了多能互补集成应用模式,并提出了推广建议。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作了“区域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清洁能源”的主题发言,描绘了能源系统与通信和互联网思维相融合的智慧能源情景。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Eric Martinot分享了美国加州和丹麦发展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政策和管理经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秘书长黄薇梳理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天然气结合光伏、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多能互补案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子龙介绍了青海某农村社区100%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冷热电联供微网的案例。

在嘉宾讨论环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苗韧、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许洪华、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主管彭澎、以及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围绕“十三五”时期推进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的政策需求、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路径及未来发展前景、输配电价改革为分布式多能互补带来的机遇、如何破解分布式项目融资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玉龙分享了项目实施的心得体会。

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的重要应用领域。目前,尽管每个单一的技术及应用相对比较成熟,但多种技术的整合,特别是与互联网的结合,国内外还都在积极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毫无疑问,中国要在此应用上有所突破,并引领全球的低碳发展能源转型,当前迫切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创新商业模式和融资机制。本次研讨会的两个主办方正与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政策、技术、商业及融资模式的研究,总结、梳理、推广国内外的最佳实践,以期为推动我国的能源转型,并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等目标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