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
世界资源研究所EMBARQ项目土耳其中心曾与盖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作,一起为重新焕发伊斯坦布尔历史半岛的活力而努力,该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份报告展示了盖尔建筑师事务所和世界资源研究所EMBARQ项目土耳其中心对历史半岛的公共空间、公众互动、步行区域和经济活力的合作研究成果。
世界资源研究所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包括报告、工作论文、政策简报等等。我们的出版物都经过同行评审。
所有的研究报告都可以在网站上下载。
世界资源研究所EMBARQ项目土耳其中心曾与盖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作,一起为重新焕发伊斯坦布尔历史半岛的活力而努力,该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份报告展示了盖尔建筑师事务所和世界资源研究所EMBARQ项目土耳其中心对历史半岛的公共空间、公众互动、步行区域和经济活力的合作研究成果。
为治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及污染问题,拥堵收费政策被北京市政府提上议程。然而,作为一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民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顺利实施。本报告基于北京拥堵收费政策的首次万人民意调查,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完成。民意调查的目的是充分了解受访者和受访单位对于北京市实施拥堵收费政策的认知及态度,尤其是有车族及其他可能受到政策影响的人群对政策的态度和担忧,为政府工作和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支撑。
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的省级行政区,也已经将碳强度下降目标分解到了各个地市并实施了试评价考核。本研究基于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建立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各领域的全社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预测和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标制定方法。同时,建立综合分解指标体系,探索采用责任—能力双视角下的分解模型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合理分解到城市层级。
2017年,世界资源研究所正式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目标追踪1.0”平台,以追踪中国气候变化相关行动目标的完成进展。平台通过定期追踪并及时更新数据,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技术论文详细阐述了平台中各目标追踪的方法学及数据来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平台中的内容。
本研究报告是世界资源报告(WRR)《构建更加公平的城市》中的一部分。报告探讨城市核心服务更加公平能否改善经济和环境状况。
建筑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32%, 占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4, 通过建筑能效来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机遇是巨大的。 高能效的建筑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减少环境危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与江森自控合作,为开启建筑能效行动向城市领导者提供了包括八个清晰明确的行动建议。它提出了一种在决策上容易被接受、且可执行的方案,有助于开创适应21世纪的建筑新时代。
在政策扶持与体制改革的“双重”背景下,2011年,交通运输部启动了“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选取了两批共计37个试点城市,以“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为策略,通过完善公交规划、建设、用地、路权、资金与财税等政策,支持试点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013年,随即出台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交运发〔2013〕387号),利用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城市提高公交服务水平。随着“公交都市”考核逐渐“指标化、单一化”,公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在项目推进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然而,作为公交发展的重要导向工具,...
2016年8月31日,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其他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成立并运营包括绿色基金和绿色银行在内的绿色投资机构,通过发挥公共资本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投资,促进绿色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已建立的11家国际绿色投资机构的经验,为中国政府设立类似机构提供借鉴。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利用中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有效技术。针对CCS技术发展以及项目开展,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制定鼓励政策, 推动其产业化与商业化实践。与此同时,鉴于CCS项目的潜在环境安全风险,各国亦着重建立和完善CCS的法律监管框架,比如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业已建立了CCS法律监管框架,并积累了相关监管经验。完善与清晰的法律监管框架及流程, 为促进CCS技术尽早实现稳定与安全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中国要实现CCS在当下和未来的健康发展,建立清晰完善的CCS法律监管框架和体系至关重要。学习这些国家的监管制度、监管内容、...
“交通排放清单及社会成本评估”项目是由卡特彼勒基金会(Caterpillar Foundation)资助,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实施的“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中的一个交通项目。该项目提供了一个评估方法学指南和一个基于MS Excel的简易工具,用来估算交通排放清单及相应的社会成本。该指南和工具涵盖了18种交通方式产生的6种大气污染物(NOx、SOx、PM10、PM2.5、CO和HC)和3种温室气体(CO2、CH4、N2O),且适用于那些统计系统尚不完善,数据可得性及数据质量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和城市。基于对排放清单和社会成本的量化,...
本研究梳理了我国城镇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对比分析了常用技术路线的成本和环境影响,针对我国污泥管理面临的资金不足、技术路线选择难、标准不一致、监管和信息公开制度缺失等问题,调研了欧美等国家/城市的污泥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城镇污泥管理提出了建议。
本研究总结了即墨光伏农业项目的探索和实践,为光伏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并基于案例的分析,提出推广即墨光伏农业发展模式的条件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加快中国光伏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参考。
该技术论文主要描述了中国基准水压力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和方法学。
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交通拥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使交通行业的缓堵减排需求被提上议程。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一些城市开始考虑通过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来控制不断恶化的交通拥堵和排放问题。结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需求,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合作,针对伦敦、新加坡和斯德哥尔摩这三个城市实施拥堵收费和低排放区政策的成功实践,从准备阶段、方案设计、技术选择、公共宣传、实施和管理、以及政策效果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探索能够应用于中国的实践经验,以期解决中国在缓堵减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已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完成以低碳、气候韧性为导向的社会转型,以期兑现2030年或更早实现碳排放达峰的承诺。这些政策不仅呼应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还满足中国治理空气污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国内需求。
二氧化碳(CO2)减排在中国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如近期公布的国内政策以及《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都提到了CO2减排的重要性、目标和措施。然而,中国对于非CO2温室气体——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出的水资源问题。煤炭工业上下游均属高耗水行业,中国虽然已经出台一些煤炭工业相关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但是对于水资源的承载力,以及煤炭工业开发的水压力和水风险问题的认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并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为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与能源基金会合作开展研究,通过梳理中国现有煤炭工业和相关水资源管理措施,分析煤炭工业各环节(包括煤炭开采与洗选、火力发电、煤化工)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识别煤炭工业发展中的水管理政策缺口和实施障碍,为制定基于煤炭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煤炭工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合理的煤炭工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设计让城市更安全》是一本全球性的设计指南,帮助城市通过街道设计和精明城市开发减少交通事故死伤。每年全球有超过120万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大部分的受害者是行人,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增长。这本实用的指南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城市的案例,囊括了34个能提高安全和生活质量的设计元素。
本报告由布隆博格慈善基金会赞助。
本报告介绍了如何把交通安全整合到公交线路的规划、设计和运营中的建议。
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近年来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出了很多切实的努力,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计划在2017年建成统一的全国碳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减排。在此背景下,世界资源研究所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一同合作,研究中国碳市场与国际MRV管理经验,提出中国构建MRV管理机制的挑战以及在中国如何构建MRV管理机制的建设性意见。
报告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联合编写,关注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应用两个环节,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编制和应用温室气体清单的经验进行广泛调研、梳理和总结,旨在为中国城市在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向城市管理者展示清单服务于决策的案例,推动数据分析成为科学决策的基础。
京ICP备17010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