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之路|绿色增长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愿景的重要宣言,代表中国最高领导层第一次做出了实现零碳排放的庄严承诺。
2020年11月30日 北京 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了“协同创新,引领经济低碳高质量转型”高端智库对话。本次对话会旨在了解中国政策,洞察世界走向,选择中国路径与开展国际合作,重磅邀请了国内外绿色发展领域知名智库专家,驻华使领馆参赞,围绕全球与中国的气候行动和展望、中国实现深度脱碳的机制体制和路径等内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享与讨论。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第六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主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索尔海姆在致辞中表示,领导力在实现气候目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当前在抗击疫情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中国可以把从扶贫和抗疫中汲取的宝贵经验教训应用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宏伟蓝图上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碳中和目标明确了未来预期,可以形成倒逼机制,现在需要制定路线图,并思考三方面的战略。一是碳减排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二是绿色核算,解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问题是绿色发展的基石;三是聚焦碳减排技术,绿色发展需要强大新技术的支撑。
国务院参事,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针对城市碳中和表示,城市规划和建设很大程度决定了碳排放。建筑的设计、公共设施的使用是消费者难以自行改变的,因此城市减排更加需要政府提前规划。在地方行动中,必须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交通等部门排放,同时按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特点重新优化电网结构。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指出,为了更好地落实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生态环境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目前正在重点推动相关工作,包括研究提交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规划和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世界资源研究所执行副主席兼常务董事Manish Bapna介绍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最近状况,全球130个国家已经表示将承诺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气候行动再次成为全球共识。他还介绍了世界资源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气候行动进展评估报告,展示了气候相关主要行业的行动差距。该报告测算显示全球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农业等部门上的行动进展与实现控制温升在1.5℃以内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需要在2030年以前加倍努力,在电力生产中以6倍现有速度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5倍以上的速度淘汰煤电,在交通领域以22倍的速度加大电动汽车普及率。针对中美合作,他指出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十分重视气候变化,已经提出了美国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并组建团队着手准备,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
碳中和将带来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与会专家们就行业转型、金融体系改革、保障机制、区域率先达峰以及国际关系等关键内容进行了热烈的分享与讨论。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方莉博士主持了讨论环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周华富,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郭斯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等国内专家和欧盟、挪威、德国等外国驻华环境参赞参与了讨论。
2030年前碳达峰这一时限要求全社会都制定各自的行动计划,十四五”规划制定也应该逐渐把其纳入,各方也应把达峰时限放在更早的时间,达峰实现的越晚,爬的坡越高,降得难度就越大,锁定效应也就越大
金融机构的资金是充裕的,但在推动绿色发展上需要更多的政策引导,在贷款设计方面,把低碳项目纳入绿色贷款,同时央行可以采取如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安排以促进行业发展。
近年来浙江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仍面临着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资源禀赋现状和能源要素瓶颈制约、重大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等多重压力和挑战。
浙江通过多元大数据的归集和分析,开展碳排放空间承载力的评估,实现分类、分阶段管理,全面提升了浙江气候治理现代化水平。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杨晓亮博士介绍了“愿景2050”项目的主要研究结论。根据能源政策模拟模型分析结果,中国有望在“十五五”中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达到不超过10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提前实现NDC目标。若在“十四五”期间强化气候行动,中国有可能在2022年左右进入平台期,2026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峰值为103亿吨左右。研究建议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应推动关键减排政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优化电力调度机制;提高工业产品利用率并同时提高工业能效;推动市场化减排机制;加强自下而上地方行动,鼓励先进区域、省市率先达峰;并加快疫后绿色经济重建。
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在全球树立了榜样,明确了未来低碳发展的道路,也增加了全社会加速转型的紧迫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产业、学界、金融机构,智库等多个方面强化合作,共谋零碳发展的蓝图。同时,世界资源研究所将与各方携手共同为中国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