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WGⅢ最新报告 | 6大重点解读:减缓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4月4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发布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融合了来自65个国家的278位全球顶尖气候科学家针对18,000多项研究(自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所发表)的分析,聚焦减缓温室气体(GHG)排放和大气脱碳,介绍了实现全球1.5°C温控目标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缓解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收益性进行评估。
1. 全球GHG排放量有望于2025年前达峰
过去十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2019年的排放总量创下了5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历史新高,比2010年的排放量高出约12%,比1990年高出54%。但《报告》显示,在模拟的《巴黎协定》1.5°C控温度路径下(气候超调量很少或为零),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25年前达峰,并在2030年前实现比2019年排放量减少43%。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速放缓,其年均增长率已经从2000年至2009年间的2.1%,降至2010年至2019年间的1.3%。此外,已有24个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长达十多年。尽管如此,全球为缓解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仍远远不够。
即使各国实现了各自最新的气候承诺,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实现1.5℃目标的排放量仍将相差190到26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量 ,超过了2018年美国和中国排放量的总和。
图源:WRI
2. 化石燃料基础设施已无新建余地
《报告》发现,1.5°C 温控路径下(气候超调量很少或为零),约本世纪中叶(2050-2055年)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在此之前,全球仍可以排放5,100亿吨二氧化碳。然而,仅现有和已计划将建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或将排放的二氧化碳8,500亿吨,比预设排放限额多了3,400亿吨。淘汰现有化石燃料基础设施、停止新增项目、使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改造化石燃料发电厂,以及向低碳燃料转型等措施皆能有效改善这一困境。
图源:WRI
3. 全方位转型刻不容缓
《报告》指出,想要扭转当下局面,政府、民间组织和私营部门的决策者可以优先考虑以下经济性颇为突出的措施:
扩大清洁能源的规模:
2050年前全面实现低碳发电,提升总发电量,以促成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交通、工业机械等终端行业的电气化。《报告》模拟的1.5°C 温控路径(气候超调量很少或为零),主要依赖于依靠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的电网,并辅以核能、少量化石燃料和CCS以及/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在工业和重型运输等难以实现电气化的行业,氢和氨等替代能源载体必须代替化石燃料。好消息是,光伏等低碳技术的单位成本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85%。
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工业脱碳: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循环经济减少对工业材料的需求、在水泥等减排困难的行业部署CCS技术,以及尽快将向低排放、零排放工业转型的各项措施应用于钢铁、水泥、塑料、纸浆纸张以及化学品等材料的生产。然而《报告》指出,要有效实现排放成本的降低,政府需要在未来5到15年提升该行业的创新和商业化程度,给予充分、有力的政策支持,并及时辅以投资支持。
鼓励绿色建筑:
自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所有气候区零碳建筑的数量在逐步增加。电力加热、高效的电器和照明以及材料的循环使用对于发展零碳建筑至关重要。然而,政府必须加快旧建筑的改造进度,并将更优的技术和方法纳入更多新建项目中。绿色建筑指南(建设和使用)和建筑能源法规都可以进一步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重新审视城市设计,转向零碳和低碳交通:
在《报告》模拟的温控路径下,到2050年,交通运输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50%。《报告》指出,城市可以通过更加紧凑的土地利用和增加无车基础设施(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来减少约1/4的交通行业的燃料损耗。更加低碳、人性化的城市设计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同时,电动汽车(汽车行业增长最快的部分)和依靠清洁能源充电的电气化铁路等电动运输工具已经减少了交通行业的碳排放,且这一趋势仍需继续加速。使用生物燃料、氨和合成燃料有助于减少难脱碳运输系统(如海运和航空)的碳排放,但此措施需要更多资金和政策扶持。
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粮食系统:
《报告》指出,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森林和泥炭地等富碳生态系统,降低粮食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粮食浪费以及可持续饮食转型等措施均可以实现低成本碳减排(每年减少80至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上述措施的精心设计及有效实施可带来多重协同效益。例如保护自然地貌可以帮助改善周边家庭的生计、加强粮食和饮水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但并非所有减排或零碳的措施都能为气候行动和发展带来双赢的成果。如果实施不当,也可能会破坏当地经济秩序,加剧现有不平等,导致居民流离失所等其他意外后果。
《报告》指出,将更加包容、透明和广泛参与的决策过程纳入政府管理中,可以增强社会信用,并加深公众对变革性气候行动的支持。这样的措施也有助于确保净零转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4. 改变生活方式
全球36% - 4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全世界收入排名前10% 的的家庭,而收入排名位于全球后50%的家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仅占总排放量的13% -15%。《报告》进一步发现,让世界上最贫穷人口用上现代能源并不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产生重大影响,但优化消费模式(尤其是富人的消费模式),可以在2050年前减少40% -70%的温室气体排放。针对于需求侧的有效减排措施包含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避免长途飞行、采用更加可持续的膳食习惯、减少食物浪费,以及在建筑中更高效地使用能源。
出台相应辅助政策政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这些新生活方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补贴低碳排放技术、对化石燃料汽车等高碳排放技术征税,以及制定提高能效的行业标准。改善基础设施可以鼓励人们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比如拓宽人行道或自行车道。
与之类似,通过合适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各种更加可持续的生活选择,即建立合适的“选择架构”(Choice Architecture) 有助于鼓励他们逐步向可持续消费过渡。例如,在菜单上对于更加可持续的食材进行标注 。
5. 脱碳是实现1.5℃温控目标必经之路
《报告》指出,要实现1.5℃温控目标(气候超调量很少或为零),就必须做到脱碳。大气脱碳既可以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如在树木和土壤中固碳和储碳,也可以通过直接将二氧化碳排出大气的技术来实现。至于具体需要排出多少,取决于我们在其他系统中温室气体的减排速度,以及碳排放量超出达到气候目标所需碳排放量的程度。在本世纪中叶前,该数量的预估值大约在每年50到1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左右。
近期来看,恢复森林等自然碳汇是一项兼具经济性和实操性的脱碳选择。然而,生态系统中的储碳容易受到野火等自然因素干扰,其影响会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并将储存的碳释放回大气中。
鉴于实现1.5℃温控目标的除碳规模巨大,且自然碳汇充满不确定性,新的脱碳技术发展进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目前,这些技术的研发还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面临多重挑战和风险。例如,要扩大用于部署具有碳捕获与碳封存的生物能源 (BECCS),就需要扩大生物物质作物生产,如此一来或将占用农田面积,甚至可能影响粮食安全,致使更多森林被砍伐。
了解每项创新技术的优点、成本和风险对于开发和部署脱碳技术至关重要。当然,为新技术注入资金支持同样极为关键。
脱碳方式 (图源:WRI)
6. 到2030年, 气候减缓的资金需增加3-6倍
整体来看,2013年至2020年,每年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公共和私人资金增加了60%。然而近年来资金增势放缓。《报告》指出,用于化石燃料的资金仍超过用于气候行动的资金。
全球层面的资金匹配不善问题导致当前的气候融资水平与缓解气候变化所需的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资金缺口存在于所有地区和行业,尤其是那些严重影响那些因新冠疫情而负债、信用评级低、经济发展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者倾向于将更大资本份额引入本国,气候风险的系统性定价过低,这两个因素都为发展中国家扩大私人融资带来更多挑战。
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投资在2030年前至少需要增加5倍,非洲国家增加7倍,中东国家增加12倍。在所有行业中,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行业的气候投资最为稀缺,这些行业最近的资金流量比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资金流量低10至29倍。
各国政府应积极出台激励政策,如增加减排补贴、设定碳价、逐步取消公共资金投向化石燃料,和增强低碳转型的监管力度,以促进私营部门扩大气候投融资。更具创新的融资机制促使政府与私营企业分担风险,有力调动私营部门的资金。总之,扩大公共气候投融资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带来显著的收益,其效果在低收入国家尤为明显。
世界资研究所(WR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尼·达斯古普塔表示:
“实现全球温控1.5℃目标的机会尚存,我们必须即刻采取行动。每一小步都至关重要。”
“我们仍有很多经济可行的选择,能在近期内实现减排的同时兼顾发展目标。包括在发电、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脱碳;禁止滥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缩小气候资金缺口,投资创新;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改善农业实践,实现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停止投资新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项目,扩大脱碳工作规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