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1.5度特别报告八大要点
虽然《巴黎协定》的所有缔约国均承诺,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至2摄氏度(2.7至3.6华氏度)以内,但仍有一些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全球如何实现上述控制升温目标?如果无法实现,会有什么后果?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依托全世界优秀科学家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于近期发表研究报告。约100位科学家分析了如何实现全球升温1.5摄氏度的目标以及升温带来的影响。
以下为IPCC报告得出的八个重要结论:
1.实现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需要进行重大和迅速的变革
2016年全球排放总量约为5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预计到2030年,全球排放总量将达到520亿至5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要实现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不超过1.5摄氏度或超出很少),必须在2030年前将全球年排放总量削减一半(年均250亿至3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虽然避免升温1.5摄氏度在技术水平上依然是可行的,但要实现上述减排目标,必须全面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科技手段。例如,预计到2050年,在1.5摄氏度路径下,可再生能源供电比重将达到70%至85%。能效和燃料转换措施对于交通领域至关重要。减少能源需求、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改变膳食选择、减少粮食流失和浪费也会对减排产生巨大影响。
该报告同时强调,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在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经济发展方面会产生多重效应,包括增加就业、提高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的可获得性、改善健康等等。此外,设计不合理的政策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虽然IPCC报告中没有提及,但新气候经济(New Climate Economy)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指出,从当前到2030年,大胆的气候行动将产生26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与常规情景相比),与此同时,还将新增6500万个就业机会,并使70万人避免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2.实现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需要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低碳转型
虽然在历史上,特定技术或特定领域曾出现迅速变革,但实现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所需的变革规模和程度是史无前例的。换句话说,我们从未经历过如此广泛和迅速的转型,而且这一转型涉及能源、土地、工业、城市及其他各种系统,并跨域各类技术和地理区域。
开展上述宏伟变革,需要在低碳技术和能效领域增加巨额投资。该报告指出,要实现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到2050年,低碳技术和能效领域投资必须比2015年增加约五倍。
3.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具有多重含义——也会产生不同结果
在大多数最终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以内的建模情景中(90中有81个),升温幅度在回降之前都曾超过了1.5度。但根据这些情景所得出的结论与升温幅度从未超过1.5摄氏度的情景差异巨大。例如,考虑升温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果连续多年升温远远超过1.5摄氏度,即使升温最终降至1.5摄氏度以下,依然会产生物种灭绝等不可逆的影响。
升温1.5摄氏度的影响还取决于人们所选择的减排活动。例如,加速开展黑碳减排可避免北极出现冰雪融化。
此外,还应注意到,升温1.5摄氏度的目标是指全球平均升温。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升温及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都存在差异。
4.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并无法保证所有人安全
该报告指出,升温达到1.5摄氏度,就会产生巨大的气候影响,尤其会对低洼地区、人类健康和海洋产生冲击。由于升温会造成人们生计丧失、粮食短缺、流离失所、健康受损,贫困和最脆弱人群受到的影响最大。
5.升温1.5摄氏度带来的风险远低于升温2摄氏度带来的风险
由于《巴黎协定》规定,各国应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使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IPCC特别报告专门比较了升温2摄氏度与升温1.5摄氏度所带来的风险差异。例如,在升温1.5摄氏度的情况下,很可能每一百年会出现一个北极无冰之夏;而在升温2摄氏度的情况下,这一频率会上升到至少每十年一次。
6.到本世纪中叶左右,必须实现净零排放
除了今后十年要实现大幅减排之外,到本世纪中叶,全球还要实现二氧化碳平均净零排放。如果实现净零排放的日期能够提前10年,即提前到2040年(距离现在不到25年),那么实现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2030年前越早实现排放顶峰,且峰值水平越低,我们面临的挑战就越容易克服。
我们必须应对所有能够引起气候变化的污染物。该报告指出,甲烷和氢氟碳化物等生命周期较短但威力巨大的气候污染物在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二氧化碳是长期变暖的罪魁祸首,但减少其他污染物也有助于在短期内实现控制升温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而且能够产生改善空气污染等重要的协同效应。
7.所有1.5摄氏度减排路径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除碳
该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不但需要关注减排,还应关注如何清除和储存大气中的碳。除碳是实现净零排放以及补偿超过1.5摄氏度所需的净负排放的必要措施。虽然该报告分析的路径取决于不同的除碳水平(在有限超过或未超过1.5摄氏度的各类情景下,在21世纪实现除碳1000亿到1万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但它们在一定程度都依赖于除碳。该报告指出,能否实现如此大规模的除碳并未得到论证,这对我们控制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的能力构成巨大威胁。报告同时指出,如果能够采取组合方式进行除碳,除碳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将得到提高。
8.国家、城市、私营部门和个人等所有各方都必须立刻加强行动
如果全社会不进行变革、不迅速采取雄心勃勃的减排行动,那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由于在15年内实现净零排放的挑战极其艰巨,即使各国能够实现国家气候目标,并在2030年后继续加大减排力度,升温很可能还是会超过1.5摄氏度。因此,所有国家和社会各方都必须立刻开展行动。巴黎气候大会要求各国在2020年前提交新的气候承诺,为各方更加大胆地开展行动提供了重要机遇。上月召开的全球气候行动峰会(Global Climate ActionSummit)上,各国、地区、城市、企业和民间社会的领袖都强调了这一信息,呼吁各国提高雄心水平,并承诺在今年12月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强化国家气候规划。
将实证转变为行动
坦率地说:要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存在困难。但是IPCC报告明确指出,全球已经掌握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技术能力和资金手段。现在需要各方展示政治意愿,积极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集体行动,共同将升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内。
大胆的气候行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发展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如果这一目标无法实现,灾难性气候影响就会被锁定,我们的世界将面目全非。政府、企业和其他各方都已明确这一点,现在必须行动起来直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