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中国能源网和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协办,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系列沙龙2023年第三期——“深化带路对接与合作,加速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上线播出。

本期沙龙围绕如何更好发挥现有的中国对非合作机制、倡议和伙伴关系的作用,如何促进对非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等问题,邀请到了WRI中国可持续投资部主任苗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副处长陈长、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助理研究员孙天舒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等专家展开深入交流。

 

 

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雄心勃勃,挑战重重

 

今年9月,首届非洲气候峰会正式发布了《非洲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的内罗毕宣言及行动呼吁》(以下简称《宣言》),明确到2030年非洲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计划从2022年的不足60GW提升到300GW,充分展现出非洲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上的强烈决心。但《宣言》同时强调,非洲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共同努力,特别是金融机构的改革和新的全球气候融资规则的制定。非洲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仍然面临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重重挑战,需要更多合作支持。

目前,非洲电力可及性依然落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约5.7亿人口无电可用,占全球电力不可及人口的80%以上。即便是在电力可及的地区,基础设施老化、电力企业管理欠佳等因素也导致停电、限电等问题频发。随着人口快速增长,非洲电力供应问题愈发严峻。但同时,作为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区,非洲拥有约7900GW的太阳能光伏技术潜力,水电潜力和风电潜力也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地热资源丰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认为,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满足非洲大陆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可行替代能源。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现有政策和措施下,到204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力需求将增长三倍。若想改善该地区电力可及性问题,大幅增加电力投资、区域合作和电网互联互通、提升能源管理效率将是主要措施。相关研究预测认为到2050年,非洲太阳能光伏产业有望增至650GW。

 

光伏

图源:pexels

 

WRI中国可持续投资部主任苗红表示,非洲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是解决提升能源可及性和推动非洲低碳和能源转型这两个核心问题。考虑到非洲市场的基础条件较弱,中非能源合作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略有不同,必须具备发展合作属性。双方需要在发展中探讨出更多合作项目,并且以合作项目去推动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密切。中国已在非洲实施了数百个清洁能源发电和电网项目,南非德阿风电站、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卢旺达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等成为当地发展清洁能源的标志性项目。

 

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仍需进一步创新、深化

 

现阶段的中非能源合作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赠与为主,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包括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设计-建造模式)和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等。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普遍存在投资量大、投资风险较大,后期运维效果低于预期等问题。中非双方合作模式有待创新完善。

对于未来的中非合作,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副处长陈长认为需要从多个层面同步推进在政策层面,中国可以与非洲国家和第三方国家构建三方合作机制,推动非洲宏观环境的培育发展和相关支持政策的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非盟实际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在能源专业领域,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中非双方企业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能力建设需求。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三方合作,苗红提到,受历史原因影响,西方国家对非洲政策、法律环境了解更多,中国则在建设环节优势凸出。考虑到在三方甚至多方合作中,各方或将处于合作竞争的状态,如果各方能够选择自己更擅长的领域,或将避免更多激烈竞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助理研究员孙天舒表示,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合作近年来正呈现出越发活跃的态势。从全球发展倡议,到今年中非领导人的会晤,都提到中非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她看来,中国能源产业和能源管理部门“十百千”项目积累下来的建设和运营经验正是非洲清洁能源发展需要的。

 

光伏

图源:pexels

 

中方正积极探索中非合作创新模式。近期,为落实《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中国提出将开发实施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该项目采取“物资援助+交流对话+联合研究+能力建设”的方式,聚焦非洲光伏资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的合作需求,利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中非光伏资源利用合作示范带,帮助非洲相关国家解决用电困难问题,助力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苗红补充指出,非洲的发展不能忽略其地域性特征。非洲的减贫进程,离不开能源减贫和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在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时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利益,更需要综合项目所能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比如支持当地就业和民生改善等。

陈长建议,加强中非能源合作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1)要加强与非洲的双边能源合作机制,特别是与重点国家的政府间合作机制;2)通过政策引导,加强一体化能源项目的建设,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3)加强中非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协助提高非洲本土机构的运营能力;4)推动中非在能源智库和研究机构方面的合作,前置研究工作,提升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加强金融对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

 

气候政策倡议机构(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球气候投融资规模达到6320亿美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非洲每年只能获得全球气候融资量的3%。另据非洲银行测算,非洲每年需要约28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气候融资缺口巨大。包括部分非洲国家在内的欠发达国家的气候和金融双重脆弱性得到了更多关注。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最需要的领域和区域、如何调动更多资金,成为关注焦点

从全球范围看,气候投融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其中政府公共资金是最核心的资金来源。杨富强认为,有限的公共资金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私营资金则可以做为补充资金。考虑到部分发展中国家本身资金承载能力有限,需要将多种资金形式结合在一起。

就中非合作而言,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大多以公共资金和私营资金结合的形式进行孙天舒提到,很多中国企业以对非援助分包商的身份去到非洲市场,在展示中国产品的同时也不断加深着对非洲市场的理解。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私营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苗红强调,公共资金和私营资金合作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国际合作她介绍称,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有通过国际合作取长补短的创新模式开始实施,中国企业与项目所在地企业或国际企业合作开发的“第三方”模式正是这样一个有益尝试。以中国首个在非洲投建营一体化的风电项目为例,龙源电力通过与南非两家企业合作,同时满足了项目所需的三重要求,分别是项目公司必须有40%股权属于非洲企业的政策要求、拓展项目所在地融资渠道的要求和获得当地扶持资金支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