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tration by Li Min from China Daily
 LI MIN/CHINA DAILY

气候变化已经对世界各地的粮食系统造成了破坏,导致全球饥饿加剧,许多农牧渔民的生计因此受到威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目前全球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比2014年增加了6000万,而气候变化就是原因之一。气候变化还可能将另外1亿人口拉到贫困线以下,其中农民、牧民和其他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

中国农业也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其中受干旱影响最大,洪水和冰雹灾害次之。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将继续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作物减产。预计到2030年,季节性干旱将使中国三大主粮(水稻、小麦和玉米)减产8%。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农业模式将无法适应未来全球变暖的环境,特别是在沿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度依赖冰川和积雪融水的农业地区。在这些地方,仅靠渐进式的适应是不够的,若不对农业系统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它可能将无法存续。

世界资源研究所近期发布报告《面临风险的粮食系统:长期粮食安全的变革性适应》,强调了农业变革性适应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措施。

何为“变革性适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它的定义是:将重点放在更宏大、更深刻的系统性改变,而不是在维持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微调,如引进更多的抗旱作物品种或使用更有效的灌溉手段。农业的变革性适应旨在改变农业系统的基本属性,以应对当前或预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其规模和目标往往大于渐进性活动。

我们研究发现,实现农业变革性适应的关键手段主要有三种。

1. 改变生产、加工和销售特定作物和牲畜的地理位置

例如,哥斯达黎加一些咖啡种植户正转而种植柑橘类水果,因为这些地区正变得过于温暖,不适合生产咖啡。在埃塞俄比亚,随着气温上升,小麦和画眉草等主要作物的种植正转移到海拔更高、温度更低的地区,而原来的土地上则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

2. 使农业生产与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可用的水和耕地资源相协调

例如,中国有40万公顷的盐碱地被用于种植海水稻,这是一种利用杂交育种和其他技术开发出来的耐盐碱水稻,可以在滩涂或其他高盐地区生长。与常规水稻相比,海水稻根系较深,植株较高,抗倒伏能力强,不易被上升的海水完全淹没,即使被淹没,海水退潮后仍能生长良好。因此,在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地区,海水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19年6月,中国和阿联酋专家实验发现,种植在迪拜沙漠中的海水稻产量达到每公顷9435公斤。中国专家指出,这个产量达到了沙漠盐碱地上水稻种植的国际先进水平。

3. 大规模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在特定地区实质性地改变农产品的类型以及现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式

例如,在印度部分地区,菜农已经开始使用低成本的塑料大棚来保护他们的农产品免受更极端的天气影响。他们发现,利用大棚可以种植更多种类的蔬菜,还能节约日益稀缺的水资源。

在农业变革性适应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成功范例,但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中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为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做好准备。在上述例子中,较富裕的农户可能更容易获得信贷、相关信息和土地等关键资源,进而能够做出上述转变;而较贫困的农户将需要更多的支持,以确保他们不会掉队。例如,需要更多的投资,教授当地农民如何种植他们以前没种过的作物,饲养他们以前没饲养过的牲畜;还需要更多的财政资源和政策支持,以鼓励较贫穷的农民和社区做出这些变革性的变化,特别是确保那些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群体,包括小农户、妇女和儿童,能够做出这些改变。

那么谁能推动这些行动,使粮食系统发生变革呢?

对大多数农民和社区来说,实施变革性适应虽说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难度很大。改变现有生产体系的基本要素以及市场和制度安排需要时间,而如果没有集中的行动,对粮食系统的转变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因此,支持和扩大粮食系统的变革性适应,需要决策者、资金提供者和研究机构共同采取行动,他们需要协同努力,加强粮食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并减少流离失所和发生冲突的风险。

采取变革性适应措施,可以让那些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群体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行使更大的决策权,自主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制定规划要趁早,这样才有意义,不能等极端气候事件已经令现有系统不堪重负之后才去补救。对于易受影响的社区,还应该告诉他们哪些适应方法对他们更管用,从哪里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以帮助他们自主制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