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已经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在重塑全球治理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能源转型、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刻调整的背景下, “全球南方面临的挑战备受瞩目,他们应当如何应对全球变革带来的挑战?又该如何发挥作用产生影响?2024年也正值中国——巴西(以下简称中巴)建交50周年,两国如何在2024 G20峰会、2025 COP30等契机下互动、合作也已成为今年国内国际的热点话题。两国合作推动贸易和可持续供应链合作方面有哪些的机遇?如何借助这些机遇,应对多重可持续发展上的挑战?

328日举行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新竞争力时代春季沙龙暨全球热点观察2024(中国版)上,WRI中国食物与自然资源部研究员张艳萍对话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刘宏,邦吉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经理薛亚男,围绕南南合作推进协调转型和全球环境治理展开探讨,并特别聚焦中巴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经济体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巴合作前景广阔

刘宏,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级研究员

当下,新兴经济体正迅速崛起,并在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的全球变革形势,南南合作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既蕴含着巨大机遇,又面临着重重挑战。

对此,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刘宏先生着重强调了科技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科技能改变国家经济发展,解决城乡贫富差距,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数字经济或使用新技术时都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刘宏先生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升级拉动带来新三样(电动汽车、电池储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能为巴西经济发展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当下许多中国企业的电动车、电池储能、太阳能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巴西市场,但是还有很多潜力可以开发,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与创新能力来帮助巴西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让这个农业大国更好地为全球粮食安全、绿色发展提供资源支撑?中巴之间如何强强联手,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合作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的。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挑战,刘宏先生认为新兴经济体(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通过G20等重要平台发挥其在国际治理中的作用。相较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更加务实,更能理解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因为我们知道太多发展中的困难,所以会更清楚如何才能带着大家一起选择可持续性发展经济与环保达标的道路。

同时,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主办经验,刘宏先生认为G20这样的平台可以让发展中国家拓宽视野,站在全球视角更加全面地看待全球平衡发展的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G20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中国、对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非常大的机遇。

聚焦到中巴,除了国际治理和科技合作,刘宏先生还重点强调了两个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我们都是农产品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耗的大国,所以在农产品相关的绿色环保、溯源方面需要共享经验,共建全球化具有韧性供应链的生态体系,比如像每年举办的进博会,这些机制性的设置对发展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宏先生 | 图源:WRI

 

推动农食供应链可持续转型,企业大有可为

薛亚男,邦吉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经理

 

在南南合作中,与会嘉宾提到了气候变化、经济民生、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诸多挑战,这些挑战都需要协同的解决方案。如果把这些宏大的议题放到具体的生产生活中来看,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就是一个非常具象的切入点,不仅串联了这些话题,也把政府、企业、农民等多元化的主体连结到了一起。

邦吉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经理薛亚男女士从企业视角切入,指出在过去几年中,全球农业和食品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包括地缘冲突、不断发生的极端气候,新的消费趋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等,都给农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对于毁林问题,她提到邦吉在2015年就作为行业内第一家,提出要到2025年前实现供应链的无毁林和无土地转换。从2016年开始,邦吉每年公开披露无毁林的进展。薛亚男女士指出抗击毁林问题不能单靠一方之力,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我们与同行在整个产业链上很多环节是互相合作的,所以只有一家努力不够,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

除了上游采购端,薛亚男女士也指出企业在农食系统供应链上下游的减碳行动涉及到其它各个环节,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政策之间的协调、技术难题等:整个农业食品行业的链条是很长的,从上游的种植、收获、运到港口、远渡千里到中国,到工厂加工再送抵下游客户,最终变成大家餐桌上的食物,这个过程需要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在当下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更需要多方求最大公约数,画最大的同心圆,加强互信,共同助力于全球的粮食安全和气候安全。  ”

谈及中巴合作,薛亚男女士强调了中巴合作在农产品贸易投资方面的确定性,她认为中巴农产品贸易与投资是可以把握的趋势,双方都需要达成共识,推动再生农业的实践和供应链转型,把巴西高质量的农产品以更加可持续的、更加稳定的方式运到中国来,助力于中国的粮食安全,把更多的肉、蛋、奶带上大家的餐桌,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薛亚男女士 | 图源:WRI

 

构建全球软性商品绿色价值链,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张艳萍,WRI中国食物与自然资源部研究员

 

长期以来, WRI一直高度重视全球绿色、韧性供应链建设,协同各界合作伙伴开展多项工作,在软性商品供应链方面的工作,发布了《商品绿色供应链指数:构建稳定和可持续的供应链》《可持续农食系统——实现中国粮食和气候安全目标》可持续软商品供应链信息分享工具等重要知识产品及工具,同时也有全球森林观察GFW)等开源数据平台及时监测并追踪全球森林及土地利用状态。这些研究和工具都将助力于全球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的逐步改善,促进农食系统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聚焦中巴合作,WRI近期与巴西的马托格罗索州大豆和玉米生产者协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共同签署了三方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一合作旨在推动中巴在可持续农业实践与贸易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中巴双边可持续农业实践,以及贸易和供应链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WRI中国食物与自然资源部研究员张艳萍女士强调,对于南南合作,尽管未来仍有挑战,但机遇比挑战更多。各领域利益相关方需要积极协商、共同识别目标领域,将愿景转化为行动,以促进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南南合作,更重要的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创造更加繁荣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张艳萍女士 | 图源:W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