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供应链在全球治理的位置迅速提升,在各国实现低碳转型的进程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实现经济高效、公平公正的转型,需要全球北方和南方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仅是各国实现绿色工业化、巩固供应链安全的关键赛点,也是全球南北合作的重要一环。老牌气候行动先锋者”——欧洲,和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能否携手远瞩,可持续前行?

328日举行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新竞争力时代春季沙龙暨全球热点观察2024(中国版)上,彭博绿金栏目内容总监万慧对话英国驻华大使环境与气候参赞Shannan Murphy、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和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部交通项目总监薛露露,一同探寻问题的答案。

转型必须考虑公平,基于信任对话至关重要

Shannan Murphy,英国驻华大使气候、能源和环境参赞

长期以来,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一宏大议题下,欧洲多以先锋者的形象活跃于国际国内的舆论中。但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欧盟及部分欧洲国家调整相关气候目标和战略,不少声音认为欧洲的气候雄心和行动有所后撤。英国驻华大使馆气候、能源和环境参赞 Murphy女士在出席沙龙时,基于英国本土的实际情况,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回应:

国家气候目标具法律效力,或有微调但根基未动

Murphy女士强调,英国早在2008年就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赋予了英国气候目标重要的法律约束力,其政府和议会必须依照相关法要求在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不仅如此,我们还成立了独立的气候变化委员会来监督政府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公开发布报告评估其进展和成就。我们的公民及其他社会组织也会监督政府履行其义务,这是我们机制的一部分。” Murphy女士表示,在此背景下,虽然英国近期对部分气候政策有所调整,但整体目标是没有变化的,我们会继续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助力中欧企业合作

谈及具体的政策调整原因,如推迟了汽油和燃油车禁令,Murphy女士表示英国政府的核心考量是要确保气候目标符合全民利益Murphy女士认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加速转型,这在英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同时他们也看到有民众走上街头,表达了转型压力之下对未来的忧虑:Murphy女士表示,转型必然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在短期之内,压力会尤为明显。但是我们必须要让(英国)民众感觉到转型是公平、公正的,成本是社会可以承担的。获得公众支持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政策目标进行一些务实的调整。

Murphy女士表示,相较于许多大家已知的政策、技术上的难点,公众宣传和教育是进一步深化推广气候行动和目标的重要基础:我们需要更多能够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的人员深入到社区,去告诉人们可再生能源可以给他们的社区带来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改变,以及如何给他们带来这些好处,从而获得更多公众的支持,让大家共同参与进来。

基于信任开展对话,多方合作共面挑战

Murphy女士表示国际舆论对英国和欧洲的一些政策调整有负面的解读,这不难理解,但应对气候变化是个全球性的议题,国际层面需要在互信的基础上及时对话并开展合作:有时候大家都在看别人在做什么,或者说你这个目标设的够不够高?有没有承诺实现的目标?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开诚布公的进行交流,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对话,承认存在的挑战,并采取集体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

关于近期英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上值得关注的动向,Murphy女士认为一个是英国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提交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另一个则是聚焦生物多样性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s)。她同时强调:不论是国家层面的行动还是全球层面的合作,都不要只用单一的行业视角去看待转型和变革,而要用全局视角整体的去看大局。

Murphy女士 | 图源:WRI

 

全球电动汽车绿色转型方向未变,中欧合作势在必行

刘小诗,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



WRI2023年气候行动情况》显示,在42项行动指标评估中,只有电动汽车销量有望在2030年达标,助力全球实现1.5°C目标;但是2024年彭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是2019年以后全球电动车增速最慢的一年,全球面临挑战。欧洲的电动车商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速度,反观中国电动车市场,内卷严重,价格战频频。针对电动汽车这一西慢东快的现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先生从产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回应:

电动汽车发展西慢东快,欧美产业转型方向并未改变

刘小诗先生强调,与其说近期电动汽车领域出现的现象是西冷东热,不如说是西慢东快更为贴切。一方面,中国自2009年确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大力推动汽车创新和产业化落地,培育起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正是通过换道先行,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而西方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转型步伐相对较慢。

针对近期欧美放缓电动汽车转型的声浪,刘小诗先生指出这些国家和企业转型过程中仍面临技术不成熟、产业链配套难、企业路径依赖传统转型镇痛等问题,目前只是在短期内调整了节奏和路径,但全球各国和企业推动汽车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并未改变。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刘小诗先生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协同集成能力。中国拥有完备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形成独特发展优势;二是需要一个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接受度比较高的市场。目前中国市场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接受度较高。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市场化的阶段,智能化、车能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各有亮点,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难题:

1)当前电动汽车存在技术升级和迭代的问题;

2)高度产业内卷对企业来说压力巨大;

3)基础设施和后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商业等领域仍存在问题。

共谋绿色发展,中欧合作势在必行

提及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刘小诗先生认为,双方在投资和市场渗透方面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中欧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有共同的绿色发展诉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汽车零排放转型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面向未来,中欧仍有诸多的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如交通零排放转型、碳排放数据等领域的标准对接、商用车领域技术试点范围、城市区域间合作、企业层面的投资技术交流等。

刘小诗先生 | 图源:WRI

 

新三样时代,搭建共同体系为各国创造合作空间

薛露露,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部交通项目总监

新三样产业崛起的时期,也是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时期。随着价值链核心环节从油气逐渐向关键原材料、电池等领域转型,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寻求新链条上的一席之地,纷纷出台法案将离岸生产向在岸生产、友岸生产转移。近年来,欧美等重要经济体新政频出,供应链形势瞬息万变,各国及企业改如何应对?如何合作?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部交通项目总监薛露露女士认为搭建一个公正、绿色、高效的协作体系,深化合作,尤为关键。

搭建全面、公正的共同体系,创造合作空间

薛露露女士指出,在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全球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通用的环境和社会责任体系,尤其考虑到很多的矿产资源实际富集地在不发达的地区:这套标准对我们来说十分关键,各国和企业或许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创造合作空间:

  1. 首先,要搭建一套全球就关键矿产资源的负责任开采、加工和回收体系。目前全球虽已有类似的标准,但是尚未统一,其设定需要各国和企业磋商达成一致;
  2. 其次,数据的溯源和共享问题需要各相关方积极沟通、合作,包括新开采的矿产如何溯源确保负责的开采和加工,回收的矿产资源采用回收的比例、对下游的企业进行采购以及设定相应的溢价、跨境的数据的共享和监管等。在国际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发挥与我们市场占有率相匹配的作用;
  3.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气候公平问题需要纳入考量,特别是当开始加强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时,各国应在互信的基础上共同寻找一个更低成本、高效的解决方案。
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助力中欧企业合作

薛露露女士指出,合作和竞争实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竞争肯定有合作。在交通领域,中欧在供应链上互补,在电动汽车和电网融合等共同议题上均可开展解决方案与经验交流,并就国际航空和航海等新的议题形成常态化的沟通机制,达成共识,为两国企业释放稳定的预期,助力其出台相应措施。

 

薛露露女士 | 图源:W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