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加强合作,促进转型” 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主办,来自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机构的能源、工业、环境、气候等领域的专家及代表应邀出席。

WRI高级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冠军经济部主任Simon Sharpe先生作为特邀嘉宾来华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在本次研讨会上分享了其最新出版的《“突破议程”年度核心报告》中的重要发现,与各位专家就关键技术和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WRI在中国开展的地方转型项目进展开展了深入讨论,探索更可持续、更包容的转型路径。(点击下载中文版报告)

 

《“突破议程”年度核心报告》

 

COP26上,代表着全球70%GDP的45个国家(包括中国、英国、印度、美国等)共同发布了《突破议程》(简称《议程》),承诺在未来十年共同行动,加速关键清洁技术的开发、部署,并降低其成本。不同于其它气候协定以减排为重点目标,《议程》主要强调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项低碳技术在电力、道路交通、氢能、钢铁、农业和水泥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中国在COP26期间加入了 “氢能突破” 倡议。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博士在开场致辞环节介绍了WRI新五年战略,指出协同实现人、自然和气侯三大目标有助于实现系统性转型。成功转型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合作:1)在建立有利于人、自然和气侯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上开展合作。WRI城市转型研究显示,现有成熟的技术能够在2030年前使城市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领域减少48%的排放。由于背后促进技术应用的市场机制不完善,这些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应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好的机制来提升低碳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并减少高碳技术的获利空间;2)在建立国际机制上合作,考虑如何将此前未被充分考量并纳入国际规则制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侯变化,融入到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国际规则中。

  

方莉

图源:WRI

 

英国驻北京大使馆气候能源与环境组气候与环境副组长Harriet Hall女士指出,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电力、钢铁、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脱碳行动,确保各方可以获得低成本、可负担的清洁技术至关重要。而加速清洁技术发展的部署与应用,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她还表示非常高兴接受WRI的邀请并与中国各领域的气候专家进行交流,期待与大家一同探索未来的合作领域。

 

Harriet Hall

图源:WRI

 

加速中国深度脱碳

 

WRI中国可持续转型中心项目总监袁敏表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挑战与机遇并存。存量高耗能项目如何公平有序退出,面临着重大技术应用及国内外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为目标实现的时间以及达峰后的排放下降走势带来些许挑战。但同时,清洁能源技术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加上金融手段的支持也将给转型带来新机遇。

 

袁敏

图源:WRI

 

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离不开重点区域的行动举措。如下图所示,WRI聚焦人均GDP较高、人均排放较低(绿色)的相对发达省份(如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大湾区的广东)和人均GDP、人均排放居中(蓝色)的代表省份(如山东四川)推动能源转型、产业转型,并利用绿色金融等工具,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区域的加速转型至关重要

WRI将全国各个省份按照能源消费量,测算整体排放情况。根据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两个维度,将中国的省份分成三大类,绿色:人均GDP比较高、人均排放比较低的相对发达省份;橙色:人均GDP相对较低、人均排放相对较高的是工业结构比较重的西部省份;蓝色:人均GDP、人均排放居中的省份。图源:WRI

 

WRI具体开展的项目包括:

  • 以打造净零排放的电力系统为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 加速工业部门的脱碳进程;

  • 探索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推动电动车、物流部门减碳等试点项目落地;

  • 打造气候适应型社区,并加速推广;

  • 帮助企业设定科学减排目标,并通过绿电采购、范围三减排等措施推动供应链协同减排。

 

WRI希望在地方试点项目中识别优良实践进行总结和推广,并与国家层面政策机制的持续优化相衔接。

 

关键领域国际合作仍需更进一步

 

WRI高级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冠军经济部主任Simon Sharpe在介绍《突破议程》2023年报(简称年报)的重要观点时,着重介绍了电力、道路交通、氢能、钢铁和建筑五大部门的国际合作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1 电力

电力部门是许多国家唯一一个实现零碳技术价格低于化石能源技术,但其人力成本在不同国家差距极大,因此国际社会的帮助至关重要。在开展国际合作时,需要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并且注重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学习。此外,考虑到依赖化石能源生存的庞大人群,在支持电力领域转型时尤其要重视“公正”问题,用系统性思维看待问题,兼顾多元群体。

2 道路交通

汽车贸易相关合作仍有进步空间。汽车的出口国应该与进口国一同努力,把排放最高的汽车种类“移出“全球汽车市场。技术援助对于该领域减排同样关键,尤其是部署充电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快适应、更快应用,并且能在快速提升全球电动汽车占比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

3 氢能

2022年全球氢气生产量仅有70万吨,但实际需求量高达1.25亿吨。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样化的金融援助对于实现转型非常重要,如优惠贷款等。此外,全球绿氢需求增长量有待提高,且很多国家尚未出台措施刺激对绿氢的需求。不过年报显示各国在商定氢气的排放和核算标准方面取得了进展,氢气和燃料电池国际合作组织的经济成员国已经商定了测量不同制氢方式排放的准则,并已提交给国际标准组织以制定全球通用标准。

4 钢铁

2022年,全球近零排放的钢材产量不到一百万吨,而到2030年我们可能需要1亿至1.5亿吨近零排放的钢铁产能,差距巨大。与此同时,全球更多国家提出了绿色钢铁的倡议,政府和行业都在行动,朝近零目标发展。各国需要调整钢铁的贸易政策,助力行业向净零转型。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钢铁主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要参与讨论,这包括中国。因此,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何时、如何以及在哪里开始这些讨论。

5 建筑

该领域在政策和最佳实践共享方面蕴含巨大潜力。全球建筑联盟(GlobalABC)已经帮助 30 多个国家制定了到 2050 年实现净零韧性建筑的计划。但该倡议只覆盖了全球35%的建筑,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此外,家用电器是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且很多产品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流通,部分国家采取行动就可以对国际市场产生正面的影响,通过供应链加速减排也会是一个重要、高效的途径。以冰箱为例,中国、意大利、韩国、土耳其的冰箱出口总量超全球出口量的二分之一,同时以美国为首、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意大利及西班牙在内的九个国家冰箱进口量也已超全球进口总量半数。如果他们能够共同努力,制定更严格的冰箱能耗标准,相信很多生产商和消费商将会做出响应。

 

。

图源:WRI

 

推动关键部门绿色转型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孙玉杰在圆桌讨论环节指出,各国重视氢能发展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氢能在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上发挥了较大作用;二是氢能的加入可以减弱全球能源系统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对于增强国际能源安全韧性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国际上关于氢安全的标准比较匮乏。随着氢技术和国家战略的布局,安全和标准也会越来越重要。同时,氢能全产业链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撑,它在效率和成本、安全应用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孙玉杰

图源:WRI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利娜表示,自双碳目标提出后,钢铁行业加快了推动低碳转型的步伐,在先进低碳技术应用、废钢资源利用、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钢铁行业积极推动极致能效工程,在降碳的同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但同时,钢铁行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1)行业的大体量碳排放使其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压力;2)钢铁行业从业者的基础能力建设以及行业标准建设、相关管理组织架构都有提升空间;3)工艺流程结构调整也有一定上升空间;4)低碳创新技术有许多难点有待突破。针对绿氢的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降低研发示范成本;5)未来转型金融如何发挥更好作用,支撑减排难度大、成本高的困难企业转型也有待研究。

 

张利娜

图源:WRI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副秘书长张葵叶认为,电力脱碳的核心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高比例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而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的每个环节都有影响,从而使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环节都面临挑战。张葵叶重点分享了电力行业脱碳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开发不够,需要综合施策的办法,从电力市场建设、电价机制角度出发考虑这个问题,包括容量市场建设、辅助服务市场的建设等;二是系统中包括储能在内的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有待探索。她还指出,目前在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数智化技术的应用、CCUS技术的发展等前沿技术突破或也可能成为电力系统脱碳带来的新机遇。

 

张葵叶

图源:WRI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郭江汶强调,当前地缘政治的新变化趋势,以及近年来欧美新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或贸易政策,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芯片法案,再到欧盟的净零工业法案以及英国和欧盟的关键金属法案等,都呈现出把能源安全问题泛化的趋势,这将进一步带来能源市场的割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利于低碳转型的全球行动,增加全球低碳转型的成本,阻碍低碳技术快速、大规模的部署。这对加强气候治理的全球行动和国际合作带来新的挑战,也是需要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

 
郭江汶

图源:W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