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19日,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共同主办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非洲光带” 项目专家研讨会暨“非洲光带” 研究项目二期启动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国家气侯战略中心、中非发展基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等组织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共同围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旗舰项目 “非洲光带” 展开深入讨论。会议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技术交流部王祖光副处长主持。 

非洲光带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侯芳副处长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丁辉书记在致辞环节都强调,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通过低碳示范区建设、物资援助、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将继续增加人员交流、政策对话、联合研究等形式,以提升合作效果。以“非洲光带”项目为里程碑,希望该项目拓展传统物资援助的形式,系统性提升国际发展合作项目的效果,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工作更加深入。

20239月,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首届非洲气候峰会首脑日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开发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非洲光带” 项目,中方未来三年至少提供约1亿元人民币公共资金,帮助非洲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

 

宋婧,WRI 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

宋婧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非洲电力可及倡议的国际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她表示,目前国际上以解决非洲电力可及问题为目标的典型倡议,包括“点亮非洲”、“电力非洲”、“非欧倡议”等,主要是通过设定装机量、电力接入量与惠及人口数量等量化项目目标、制定可行性战略规划、界定所覆盖的技术类型、持续的项目监测评估以及系统性地公私合作等方式,为该类发展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SJ

奚旺,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技术交流部副室主任

奚旺就“非洲光带”项目发布近一年来的实践以及未来的项目发展方向进行了分享。他强调,“非洲光带”项目旨在通过物资援助、交流对话、联合研究、能力建设等方式,打造光伏示范项目,搭建务实合作平台,促进技术援助与商业合作的对接,进而解决非洲国家电力可及问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WX

 

专家研讨环节主要围绕如何加强“非洲光带”政府援助项目的后续可持续影响?怎样扩大援助项目的示范效应?如何推进“非洲光带”项目与商业项目的相互配合,推动中非光伏技术及产业合作?以及“非洲光带”项目技术援助项目路径三大主题开展。

合影

图源: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王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非洲光带”项目与传统援外项目面临物资援助效果可持续性与如何更好开展技术援助等共性问题。建议项目设计应兼顾受援需求与援助意愿和条件,由内向外与由外向内相结合。同时援助要与贸易、产业投资统筹融合,相互支撑。

WS

苗红,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主任

“非洲光带”项目是系统性工程,需系统性考虑物资赠送和技术援助结合的方式,确保安全有效。建议项目分类考虑偏生产类和民生类的不同特征与需求,比如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发援助内容。同时建议研究援助资金与企业结合的机制,保证援助项目的可持续性。

MH

 

周长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展局发展一处处长

技术援助项目来源需科学梳理需求,以规划和咨询作为突破口。同时项目全链条要考虑后续影响,建设项目应严格选择供应商。援助项目与商业项目融合的路径之一是援助项目先行做试点,为商业项目打磨模式、增强市场信心

ZCC

 

陈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副处长

“非洲光带”项目定位小而美,建议发挥园区和社群的示范效应,打造以光伏或光伏+为应用的示范点。同时配合宣传。第二要挖掘应用场景,与小而美的企业对接,整合不同场景,做好前期科研等工作。

CC

 

张睿杨,中非发展基金市场部副总经理

建议通过整合项目,拓展投援结合的可能性,既有助于解决当地的用电问题,也增加了企业的稳定收益。

ZRY

 

昌敦虎,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中国向非洲捐赠光伏设备要考虑技术可持续性和适用性问题,避免因与当地经济发展不适应而影响可持续性。建议以”发展加市场“的模式开发整套方案推进“非洲光带”,结合当地经济与资源环境基础以及中国相关产业优势,构建围绕“非洲光带“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实现以更低成本和更高经济效益帮助当地发展。

CDH

 

周爽,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区传播与战略合作高级经理

非洲城市关注绿色就业、本地建设能力和融资问题,建议以城市为平台进行项目合作示范,基于友城合作基础、气候行动规划中可再生能源的优先实施领域和城市产业特点,探索中非城市共同推动系统性问题解决方案,加速城市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气候行动落实。

ZS

李丹,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执行秘书长

建议探讨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同时技术援助的落脚点可考虑建立当地运维队伍,帮助当地做技术积累。第三是建立配套型产业基金,降低各方风险,科学筛选企业,通过项目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合作。

LD

田园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对外合作交流部室主任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趋势在变化,应因时制宜开展项目。同时建议完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的评估指标,以及充分考量项目前期研究中涉及的量化指标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T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