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援助能否照亮非洲电力可及之路
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7进展报告》指出尽管当前全球能源可及率已达到90%,但仍有7.6亿人生活在无电地区,其中75%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84%生活在农村地区。在2021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能源高级别对话峰会上,中方代表呼吁将解决 “能源可及” 问题列为与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同样紧迫的优先事项,加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中国已于2015年实现了全国100%电力可及的目标,并创造性地将能源普及与扶贫工作结合,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全球能源可及的领军者,中国可为全球能源可及工作贡献和分享中国方案与智慧。在本月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前夕,探讨如何整合发展援助、商业合作与多边平台,开展政策对话、基础设施、低碳项目合作,与非洲地区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人人获得可靠、可负担、可持续的现代能源”议程的落实实属必要。
基于此,中非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系列研讨会之二——关注无电人口发展需求、分享能源可及中国方案于2021年10月29日举办。来自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智库、社会组织的二十位专家参与研讨与交流。会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投资部主任苗红主持。
苗红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投资部主任
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展的《“一带一路”国家分布式光伏潜力评估》以实现包括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国家100%实现电力可及为目标,结合各国的城乡无电人口数、家庭规模及户均用电水平,电网延伸率等因素评估需求侧的电力缺口,认为分布式光伏对于非洲“一带一路”国家无电地区通电的装机潜力约为3.5~7.7GW。这个潜力如果实现,将会对非洲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中国通过光伏独立系统供电,并依托城镇化基础设施、农网改造、扶贫等国家项目,以及最终的电网延伸,于2015年全面解决了273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总结这一进程的经验,中国有很多可以分享、贡献的内容。今天的专家介绍和讨论,将主要围绕中国支持非洲通过可再生能源项目推进能源可及的努力中,根据非洲国家各自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电力用户支付能力等“需求端”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发与结合创新性的技术方案(如WRI的EAE模型)与商业模式(如金融支付PAYG),在不同的市场化程度情境下灵活匹配项目的援助性与商业性比例,充分整合与当地国的扶贫合作、协同解决能源可及问题,不断探索科学且适宜的解决方案,并通过选取与开展示范项目助力中国能源援助的低碳实践等议题展开。
王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所长
中国要对全球重大议题有所回应;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后,中国更要有所行动。以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为例,应尽快形成国际发展合作的体系化思路,结合发展需求和供给优势,适应“双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需要,明确发展合作重点方向,有效配置对外援助资源。在提供物资、开展成套项目建设等传统的散点式援助基础上,强化系统集成,软硬搭配,形成合力。与此同时,除狭义的对外援助之外,应该从大国财政的角度思考如何塑造更加适合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其中对外援助也可以更好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也更有利于推进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项目,形成多轨并举、多点开花、同步推进的局面。
袁敏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投资部研究员
切实了解非洲能源需求异常重要,可通过Energy Access Explorer(EAE)等在线数据平台实现。EAE是由WRI开发的旨在反映发展中国家能源供需现状的可交互式数据库,目前涵盖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和赞比亚四个非洲国家数据库,精确度达到 1平方公里。数据库主要包括能源需求侧和供给侧信息,其中需求侧包括人口数据和社会活动数据;供给侧包括可再生能源数据和基础设施数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数据库可定制化发挥如下功能:第一,为当地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进行能源综合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第二,帮助清洁能源开发企业和技术提供商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当地支付能力;第三,支持金融机构评估项目影响;第四,支持自下而上的能源需求评估。
李霞 深圳太阳能学会副秘书长/深圳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当前无电人口仍占全球人口10%,每年有530万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其中无电地区居民使用煤油灯照明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也导致了大量碳排放的产生。我们希望用商业模式在解决上述缺电、健康、污染问题的同时提高金字塔底端(BOP)人群的生活质量。世界银行和IFC发起的 “点亮全球” 认证项目保证了贫困家庭能购买到有质量保障的太阳能产品。目前,我们开发了 “蜡烛消灭者” 太阳能灯解决非洲基础照明问题,点亮一个家庭三年时间。一个蜡烛消灭者能减少一吨碳排放,结合当前我国的碳价、到非洲的进口关税及其他费用,不仅具备经济价值,更具备环保价值。另外创新金融支付模式也有助于提升能源支付能力,通过测算采用PAY AS YOU GO(PAYG)投资小型太阳能的微网系统,肯尼亚经销商反馈4年内可以帮助一个家庭节省750美金的能源花费。
陈长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业务部非洲处副处长
非洲的能源可及问题十分突出, 全球7.6 亿无电人口,其中 75%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用电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人80%以上都是农村人口,地处偏远、交通阻塞、人口分散,依靠主网延伸的方式解决这部分人的用电问题,总投资太大。因此,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采用新能源离网系统来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尽管离网新能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相比主网延伸的总投资小,但是用户侧分摊的电费较高,对可持续商业运营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推动离网开发的关键是确保其经济性,重点是合理确定售电电价、补贴范围和方式,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在政府和用户间合理分摊。离网新能源项目成本包括开发商的资本成本(含投资回报)和运营服务成本两部分。根据电费对成本的回收关系,离网项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盈利模式,即电费可以完全覆盖开发商的资本成本和运营服务成本;第二类是部分补贴模式,即电费原则上应覆盖运营服务成本,资本成本全部或大部分依靠外部补贴;第三类是全补贴模式,即电费无法回收运营服务成本,此类项目可持续运营需要依靠外部长期补贴。在开展离网新能源开发或援助时,应做好项目遴选甄别,优先支持电费至少可以覆盖运营服务成本的项目,确保项目通过电费回收自身造血,维持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建议优先考虑在新能源资源条件较好、距离主网较远(超过10公里)、人口相对集中、用能需求相对稳定且相对较大(如覆盖中小规模工商业)的地区建设离网系统。此外,在项目建设阶段由承包商派遣专家和当地技术人员共同工作,帮助当地提升运维服务能力,依靠当地实现后续运维服务,从而在带动就业的同时,减少后期运维成本。
胡根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国际合作事业部高级经理
作为国际工程公司,我们最初与非洲国家开展电力项目合作模式是承包工程(EPC)和EPC+F,近些年逐渐以独立发电商(IPP)身份参与项目。当前国家对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的政策激励很强,传统工程承包领域也在顺应政策引导的方向,电力能源企业正在转型开展独立投资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在IPP项目中,主要考虑因素是所在国有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够支持项目后续运营,以及终端电费能否覆盖前期电力投资。在此基础上,还会考虑结合其他多种经营模式,重点关注对当地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影响力和显现度高的项目,如林下作业、渔光互补等。但考虑到部分非洲国家存在主权信用评级不高、营商环境较差、政权更迭频繁等问题,针对不同国家会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实施项目。
李丹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首先,建议培育当地能源需求。比如支持提供用能产品不仅能增加当地能源需求,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第二,在援助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援助目的和开展合作的对象群体。第三,在低碳领域,中国要从跟随者变为引领者,可以探讨促进中非碳交易。减排过程中,企业是主力,但企业往往不愿承担海外投资的风险。所以政府要起到支撑作用,做好配需和架构,这样企业看到机会才能跟进参与国际碳减排,很多商业模式也更可能行得通。
彭澎 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
非洲实现能源可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援助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抓手。在此基础上,应提高援助资金的利用效率,以援助更多家庭。除了通过提供设备援助非洲,中国也可以支持建立移动支付平台或app,整合行业资源,让分散式的小设备能更好衔接非洲的市场需求。从整合资源的角度,能源援助可以与在非洲流行的中国产品结合起来。中国品牌的手机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仅“传音“一个品牌的手机出货量即占非洲市场的40%。手机的使用也能推动非洲移动支付的发展,从而使非洲人民能通过移动支付租赁原本买不起的产品。
2021年10月,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携手在京启动 “中非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 系列研讨会,讨论中国与非洲能源发展合作中基础性、关键性、即时性的问题,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务实、深入的探讨,增进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加深各方对问题的理解、扩大提升中国能源发展援助的共识、形成有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建议和路线图。
此次研讨会是该系列的第二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