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26日,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主办、世界资源研究所支持的金融助力东南亚绿色能源转型交流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印度尼西亚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气候明智投资(Climate Smart Ventures)、格里菲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研究智库以及儿童投资基金会等慈善机构的共计30余名代表参加研讨。

绿色联盟秘书长崔丹丹、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出席会议并作开幕致辞。会议由绿色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主任苗红共同主持。

崔丹丹表示,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并通过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与发展中国家广泛开展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绿色联盟在此过程中不断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挥作用,特别是2020年起与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开展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系列研究,为中国政府停止海外煤电投资和加强境外项目生态环境管理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应加强东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对接,合作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绿色项目支持能力,并积极发挥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作用,撬动更多资金助力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

刘强指出,推动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方面还面临巨大的资金、技术、能力等的缺口,为此建议我们可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与合作:一是探索传统能源低碳转型的思路和机制,为东南亚国家提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高耗能产业转型相结合的系统化能源转型方案,并形成区域互认和共赢的共同规则;二是推动混合投融资等创新性的金融工具,撬动公共资金和私营资本共同支持转型项目落地;三是继续强化双多边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深度对接需求并形成合作思路。

投融资支持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世界资源研究所金融中心研究员王烨、汇丰银行亚太区企业可持续发展董事总经理张惠峰、气候明智投资高级顾问及业务发展部主任坎楚雅(Kanchuya Sukdheva)就东南亚地区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现状与趋势、金融机构退煤实践、能源转型的建议行动框架等进行分享。

截至2023年底,全球100家大型商业银行机构中有70%公开发布煤炭相关政策,其中退出煤矿开采和燃煤发电的承诺占比最高,同时呈现逐渐扩大至煤炭相关行业和基础设施的趋势。东南亚的能源转型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至关重要,但目前东盟社会经济状况为其转型带来挑战,该区域的能源供应仍高度依赖化石能源且年轻燃煤机组占比较高。亚洲的能源转型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通过发展金融动员商业资金的混合融资解决方案将有助于加速淘汰煤炭,并推动整个能源体系的系统、深度转型。

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助力经济发展

印度尼西亚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能源转型项目主任迪昂(Deon Arinaldo)、中国进出口银行客户服务管理部高级经理孙佳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评审部绿色金融处研究员刘艳探讨了加速东南亚地区可再生能源部署的政策现状、金融缺口和制度瓶颈以及中资金融机构最新的实践举措和支持东道国低碳转型的最新案例。

以印度尼西亚为例,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和电力部门的投资必须增至每年300-400亿美元。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印尼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提供借鉴。目前正处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上升期,市场需求旺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提供系统全面的金融工具包,持续优化绿色产业的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支持政策,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帮助东道国绿色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自身可持续发展优势,引导私人部门参与可持续投资,有效拓宽绿色资金渠道,推动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蓬勃发展。

会议一致认为,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中国海外电力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的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是推动东南亚能源转型成功的关键力量。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者,中国具备进一步探索投资机会并支持该地区能源转型的良好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策、金融和技术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将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借鉴。

BRI

图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