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缓解能源进口依赖,实现空气污染协同减排,都至关重要。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促进低碳投资与技术创新,实现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减排协同效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不仅需要建立明确的中长期减排目标,制定与中长期目标相符的深度减排战略,同时也需要出台具有成本经济效益与公共财政可持续性的政策。

本研究在LEAP模型上做扩展,建立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排放与减排成本分析的综合模型。在五种情景下,基于不同政策,本研究评估了中国道路交通中长期减排趋势,并识别了具备成本效益的重点减排措施。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首先,中国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25—2035年达到峰值,道路交通石油需求将在2024—2030年达到峰值 。受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的推动,国内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将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如果现有政策目标与一些行业目标能够如期达成,中国有可能在 2030 年前实现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于2027年前实现道路交通石油消耗量达峰。在此基础上,如果采取更为积极的运输结构优化措施(包括运输结构调整及车辆满载率/负载率提升措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措施,中国有望将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与石油消耗量达峰时间分别提前至2025年与2024年。值得注意的是,与更激进的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措施相比,激进的运输结构优化措施有助于温室气体排放更早达峰,且达峰的峰值也会更低。

其次,到2060年,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望比 2020 年降低 50%~95%。其中,如果现有政策目标与一些行业目标能如期达成,2060年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在2020年的水平上降低50%。如果采取更为激进的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措施,2060年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2020年的水平上降低95%,几乎在不借助大量碳汇的基础上实现道路交通领域的碳中和。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道路交通2060年碳中和,实现2020— 2060年累计减排潜力最大化,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运输结构优化及车辆能效提升是减排潜力排名前三的措施。

第三,与道路交通温室气体的排放趋势相左,道路交通空气污染物排放将稳步下降。在2030年前,“国六”标准的全面执行带来的减排潜力最大,而2030年后,当所有车辆替换为“国六”标准车辆后,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如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和运输结构优化)的空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将逐渐增强,成为减排潜力最大的措施。同时,为确保这些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能产生减少空气污染的协同效益,需采取一揽子措施,包括推动上游发电与制氢环节减排、加速铁路运输电气化、提升铁路(水路)运输效率、加强(“国六”标准)在用车辆尾气排放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