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疫情仍未远离,气候危机加剧。多重挑战之下,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共识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 国家迈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进一步增强。4月13日,“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圆桌会在京召开,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国际交流合作对“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研究的支持作用,推动《指南》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绿色基建,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实践应用,以及《指南》2022年研究方向及重点内容。

 

roundtable

“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圆桌会现场

 

此次会议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主办,世界资源研究(WRI)、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和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ClientEarth)共同支持。来自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等国家部委、“一带一路”国家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国内外社会组织以及研究机构的80余名代表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与会讨论。

开幕致辞环节中,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表示,《指南》项目两期的研究成果取得积极影响,为引导和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肯定了绿色联盟在《指南》的相关工作中所取得的积极进展,认为四部委近日颁布的《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将对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起到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郭敬指出,《指南》项目成果提交相关决策部门参考,为中国对外投资绿色发展及海外煤电投资有关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应从强化平台建设、深化研究合作、促进成果落地三方面加快工作,深化项目成果应用。

主旨发言环节围绕《指南》研究进度与展望展开。“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秘书处副主任专家朱源提出将对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主体进行深化研究,以及针对规范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设计绿色发展指南两大工作计划。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副教授、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主任王珂礼(Christoph Nedopil)介绍了《指南》项目在整合三类环境目标、联动现行国内政策以及融入东道国当地考量等方面的创新,提出了未来加速绿色融资、逐步减少红灯项目的建议。

 

opening

左起依次为李永红、索尔海姆、郭敬、朱源、王珂礼

 

专家讨论Ⅰ: 绿色投融资国别实践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主持第一部分关于绿色投融资国别实践的专家讨论。在来自中方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代表的发言中,财政部政府社会资本合作中心首席技术顾问谢飞指出,企业应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落实四部委《意见》对“一带一路”绿色建设的要求,积极发挥影响力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战略研究处处长王清容表示,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目前也在积极致力于指导金融机构加快退出高碳资产和为新能源项目提供融资便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评审管理部副总经理卓勇提到,中信保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已于今年推出差异化承保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相关项目的贸易承包,明确不再支持境外新建煤电项目。

 

DIscussion1

左起依次为谢飞、张建宇、王清容、卓勇

 

在“一带一路”东道国政府代表中,来自蒙古国的气候变化特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蒙古国家联络人巴贾加尔·赞巴(Batjargal Zamba)谈到,今年蒙古成功通过最新版《国家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将力争在2025年前成为区域可持续金融中心。菲律宾气候脆弱二十国集团(V20)财政部长论坛咨询顾问萨拉·简·艾哈迈德(Sara Jane Ahmed)分享了V20牵头的《气候繁荣计划(Climate Prosperity Plan)》的目标与进展,对该计划协同“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强中国及其他投资者与V20成员国间以气候为中心的经济伙伴关系提出构想。

在国际及国内相关机构发言中,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项目主任刘强表示,在全球气候危机严峻、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带路国家在低碳转型方面的务实合作,并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对气候友好型项目的支撑作用。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龙迪(Dimitri De Boer)认为,随着高碳项目逐渐退出,更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动开发以当地需求为导向的绿色项目清单。“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国际合作部副总经理王久娟介绍了中心通过组建气候投融资母子基金架构体系等实践来切实加强绿色金融和气候国际合作的计划。

 

Discussion-1

左起依次为巴贾加尔·赞巴、萨拉·简·艾哈迈德、刘强、龙迪、王久娟

 

专家讨论Ⅱ:投融资助力“带路”低碳发展

第二单元研讨聚焦投融资支持“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低碳发展。主持人、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指出,中国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庄严承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指南》项目应继续探索如何在“一带一路”投资中给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绿色项目以更多支持,《指南》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将离不开来自各利益相关方更紧密的合作与创新。

在讨论中,世界资源研究所金融中心研究员、中国可持续投资部研究员王烨分享了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投资项目的研究发现。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投资面临的现状,指出尽管中国投资者在海外可再生领域展现了高积极性,但由于风险评估条件不足,可再生能源项目往往整体成本居高不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可再生投资很难惠及贫困和无电人口最集中的国家和地区。针对这些挑战,她提出了加强信息沟通和面向投资的服务、探索整合和聚集的解决方案、公共和多边资金使用去风险化工具撬动私营部门投资等方面建议。

 

survey

来源: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世界资源研究所 

 

在金融机构代表中,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副主任李晓炜针对银行面临的缺少气候风险对银行资产组合影响的量化评估、项目成本收益不确定性高,以及利益相关方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绿色”标准、制定金融机构自身减碳路径、加强贷款企业信息披露三项建议。


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分析总结了银行缺少环境风险识别与管理的数据与模型、环境足迹测算方法学尚不明确这两方面的挑战,提出金融机构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标准对接、关注政策与市场的衔接找到新的机遇。

 

discussion-2

左起依次为方莉、王烨、李晓炜、殷红


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房永兵指出,行业自身和被保险人信息披露不到位导致的数据缺失,标准缺乏一致性,以及带路国家国情差异,是保险业管理气候环境风险面对的三大难点,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公司率先做好信息披露发挥示范效应、推动统一标准和指南落地、推动企业制定低碳发展目标。

来自东道国与国际机构代表对加快可再生投资的建议中,巴基斯坦巴中学会执行主任穆斯塔法·海德尔·赛义德(Mustafa Hyder Sayed)表示,商业可行性对于发展中国家决策者推动绿色项目发展至关重要,在期待更多国有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实践的同时,建议中国及国际主要贷款方通过与东道国银行更深入的交流,强化当地金融机构绿色业务能力。

非洲气候基金会执行主任萨利姆·法基尔(Saliem Fakir)提到,希望加强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合作,进一步降低项目融资和能源技术成本,撬动更多公共资金及私营部门资金支持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输配电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自然基金会能源转型全球总监迪恩·库珀(Dean Cooper)同样强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性,建议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帮助私营部门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在项目规划与管理中重视可再生能源建设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平衡。

 

discussion2

左起依次为房永兵、穆斯塔法·海德尔·赛义德、萨利姆·法基尔、迪恩·库珀

 

索尔海姆在闭幕致辞中对《指南》项目和团队提出寄望,指出面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带路国家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需要更多支持,《指南》项目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继续深入工作,推进绿色投融资进程。

 

项目背景

2019年4月,中外合作伙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共同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旨在建设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环境知识和信息平台、绿色技术交流和转让平台的目标,促进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共识、合作和行动。作为绿色联盟的成员之一,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牵头参与绿色金融与投资、绿色城市两项伙伴关系。

绿色联盟于2019年正式启动“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研究工作,旨在为“一带一路”项目制定一套清晰明确、切实可行的分级分类体系和绿色发展指南,重点关注项目在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项目提供绿色解决方案,为利益相关方决策提供绿色指引:

于2020年12月发布,提出了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减少项目生态环境风险的“1套项目分级分类体系”和 “9条建议” 

于2021年10月发布,聚焦《指南》应用实践,提出落实“1+9建议”的行动路线和指导建议。